十七年电影人民性文艺观的美学维度

发布时间:2021-05-11 03:48
  十七年电影以"文艺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人民性文艺观为创作引领,从电影人物形象的新生启蒙精神、中国典范风貌、英雄乐观气概、崇高情感追求、重建家国梦想的多元视角探索新时代"人民性"的美学精神内涵,全面构建"求真""向善""至美""追爱""逐梦"的新中国电影美学体系,引领人们构建符合新时代精神的审美价值标准体系。十七年电影创作实践成为新中国电影艺术的一个高峰,其美学追求对中国电影艺术影响深远持久。 

【文章来源】:电影文学. 2019,(1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以新生启蒙为精神的求真
二、以中国典范为风貌的向善
三、以英雄乐观为基调的至美
四、以崇高情感为导向的追爱
五、以重建家国为激情的逐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十七年电影人民性文艺观的理论探索[J]. 蒋秀召,毛攀云.  电影文学. 2019(02)
[2]“十七年”电影中社会记忆的建构与民族国家认同[J]. 胡家翀,黄献文.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5)
[3]政治记忆的影像表达——论“十七年”电影与政治记忆建构[J]. 陈伟龄.  艺术百家. 2017(05)
[4]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中的“梦”[J]. 李治华.  艺海. 2013(11)

硕士论文
[1]建国十七年电影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 张欢.西南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1806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1806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e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