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位与信用:近代中国白银货币制度及其变革

发布时间:2021-06-10 00:25
  从明代中叶起,白银逐渐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与货币制度中最主要的货币形态。文章从货币供给和信用扩展的机制出发,探讨了近代中国白银货币制度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特点,以及由政府主导的币制改革的路径及特点。研究表明:由于政府信用渗透和管理货币的激励不足,白银的货币供给与信用创造主要由民间机构主导,其信用扩张机制包括发行私人银钱票、使用记账与信用货币,以及发展信用票据等途径,进而导致中国逐步形成了由多种不同货币形态和信用层级构筑而成的分散化、区域化的货币体系。在这一背景下,近代中国的币制变革,本质上是将货币主导权从民间商人手中收归政府,确立国家的垄断发行权和公共信用。金银货币本位选择的争论,反映了中央政府、外国列强和地方政府在主导或分享货币发行权方面的博弈;而两元之争和废两改元则是政府与传统民间金融势力之间对货币主导权的争夺。法币改革标志着中国的货币制度由金属货币转变为信用货币,国家在货币发行和管理中的职能进一步强化,随之而来的战争及通货膨胀则对政府的公共信用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9,(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8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货币供给制度及其特点
    (一)白银货币的供给
    (二)铜钱的供给
三、货币和信用的扩张机制
    (一)私人银钱票的发行
    (二)记账与信用货币的发展
    (三)信用票据的发展
四、本位之争与币制改革
    (一)金本位制改革方案
    (二)金汇兑本位制改革方案
    (三)银本位制或暂行银本位制
五、政府货币主导权的确立:废两改元
    (一)两元之争与废两改元
    (二)货币主导权的争夺
        1.钱业势力的反对。
        2.政府信用与民间信用的竞争。
        3.政府控制货币铸造、统一货币的能力不足。
    (三)废两改元的实施及其意义
六、法币改革与公共信用
七、小结



本文编号:32216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2216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e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