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国时期“国家修史机构”之变迁
发布时间:2021-06-14 10:51
中国自古以来即有设立国家修史机构的传统。民国建立后,这一传统被延续了下来。南京临时政府建立之初,孙中山、胡汉民等人便提出建立国史院的构想。北京政府统治期间,"国家修史机关"经历了从国史馆到国史编纂处再到恢复国史馆三个阶段。国民政府执政后,历经了数次筹备工作,国史馆最终建立起来。在"国家修史机构"三十多年的变迁过程中,其隶属、官制、职能等都在不断地发展、完善,其设立的意义也随着不同时期政府的更替而变化。然而纵观民国时期的"国家修史机构",始终是政府内的一个边缘部门,也未能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成就。
【文章来源】:黑龙江史志. 2020,(06)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民国“国家修史机构”的变迁
二、“国家修史机构”组织制度的变化
三、“国家修史机构”设立意义之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国时期国史馆的变迁[J]. 刘永祥. 学术研究. 2015(02)
[2]民国国史馆述略[J]. 陈光. 民国春秋. 1998(01)
硕士论文
[1]民国国史馆研究[D]. 夏雨.华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29678
【文章来源】:黑龙江史志. 2020,(06)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民国“国家修史机构”的变迁
二、“国家修史机构”组织制度的变化
三、“国家修史机构”设立意义之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国时期国史馆的变迁[J]. 刘永祥. 学术研究. 2015(02)
[2]民国国史馆述略[J]. 陈光. 民国春秋. 1998(01)
硕士论文
[1]民国国史馆研究[D]. 夏雨.华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296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229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