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式微的制度诱因与治理审视——以清代恰克图晋商和广州十三行行商为参照
发布时间:2021-06-21 11:27
制度具有自我演化和自我复制性,它是基于内在诱因而衍生的结果,若无诱致性因素,制度本身难以自我推进和修正。在近代对外贸易中,制度变迁的刚性约束和成本收益成为管窥商业繁荣与衰败的重要窗口。恰克图晋商和广州十三行行商是有清一代从事对外贸易的主要商人团体,他们在清代前期的外贸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19世纪末趋向衰落。具体来看,商人利益共同体的解构与政府整合力量弱化的双重张力造成了贸易法则与交易秩序的失序。"重农抑商"政策与"剩余索取者"角色的双重推力,造成了国家合法性暴力的治理悖论。晋商与行商对外贸易的多方博弈与互动是衡量交易费用的边界的风向标,商人们所面临的不同交易费用以及行商垄断地位的过早废除,又使他们的衰落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
【文章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46(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贸易法则的失序:商人利益共同体的解构与政府整合力量弱化的双重张力
二、国家合法性暴力的治理悖论:“重农抑商”政策与“剩余索取者”角色的双重推力
三、交易费用的边界:晋商与行商对外贸易的多方博弈与互动
四、贸易壁垒的打破:亟待突破的传统商业交易模式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利益集团政策学:一个初步分析框架[J]. 陈水生. 南京社会科学. 2013(06)
本文编号:3240592
【文章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46(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贸易法则的失序:商人利益共同体的解构与政府整合力量弱化的双重张力
二、国家合法性暴力的治理悖论:“重农抑商”政策与“剩余索取者”角色的双重推力
三、交易费用的边界:晋商与行商对外贸易的多方博弈与互动
四、贸易壁垒的打破:亟待突破的传统商业交易模式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利益集团政策学:一个初步分析框架[J]. 陈水生. 南京社会科学. 2013(06)
本文编号:32405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240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