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季同的文化、文学传播意识与晚清“东学西渐”

发布时间:2021-06-26 15:35
  陈季同可谓是"现代东学西渐第一人",由其"世界的文学"认知而来的"世界视野"与"双向翻译",是陈季同文化、文学传播意识的重要构成,并内蕴"翻译—重塑—宣传"的海外传播逻辑与思路。这应该是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国文学海外传播较早的自觉表述。在新的时代语境下,陈季同的传播意识及其身体力行,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代启示:自古以来在"东学西渐"中,中国人的对外文化传播意识始终是匮乏的,但对此的自觉省察与反思,并不是始于新近,而是"晚清"。这个时间点的历史位移意味着,当破门而入的"西学东渐"如火如荼的时候,以陈季同为代表的具有丰富海外经验的中国人,正在用所在国的语言努力地向世人讲好中国故事,身体力行地让中华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 

【文章来源】:东岳论丛. 2019,4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世界的文学”与“双向翻译”
二、“东学西渐”与中国人对外文化传播意识的匮乏
三、陈季同文化、文学传播意识的历史生成与现代启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审比较文学影响研究:悖论、对象与方法[J]. 宋虎堂.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1)
[2]华侨华人与百年中国文学及海外传播[J]. 王列耀,池雷鸣.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11)
[3]“世界中”的中国文学[J]. 王德威,王晓伟.  南方文坛. 2017(05)
[4]有关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J]. 陈思和.  文学评论. 2016(06)
[5]“化西”思维与新文学现代性的艺术呈现[J]. 宋剑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6]近代文学发展中的文化输出问题——以外交官陈季同为例[J]. 高有鹏.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7]19世纪后期中日外交官古典小说译出比较——以陈季同与末松谦澄译介活动为例[J]. 夏天,陈雪杰.  中国翻译. 2015(05)
[8]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在美国的几点看法[J]. 葛浩文,潘佳宁.  当代作家评论. 2014(03)
[9]“双向翻译”与现代意识——从严家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说起[J]. 金理.  芒种. 2013(15)
[10]世界视野、海外传播与中国当代文学[J]. 张清华.  文艺争鸣. 2013(06)



本文编号:32516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2516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6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