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湖北的新县制研究(1939-1949年)

发布时间:2021-06-27 13:49
  新县制是国民政府于1939年开始在全国正式推行的一种基层政权改革。清末以来,随着地方自治思想的传入,各届政府怀着不同目的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地方自治,力图强化对基层的控制,把行政权力下沉到民众的家门口。国民政府也打着继承孙中山总理遗教的旗帜,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了十年的地方自治。随着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壮大和日本入侵的加深,为了加强对基层社会的动员和资源控制,国民政府在吸取30年代基层社会改革的基础上,开始重新对基层政权进行制度设计,实行新县制。湖北省地处中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当时的省政府主席是蒋介石的忠实跟随者陈诚,因此,他对于新县制的实施不遗余力,提出“新湖北建设”的口号。本文就是以湖北省新县制的实施为考察对象,借助历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的理论为分析工具,选择几种具有代表性和最能体现新县制精神的事务,探讨新县制各项政策的实施状况,并考察这些政策的实施为什么最终偏离了制度设计者的轨道,走入一种“锁定”状态。进而透视整个国民政府为什么最终失去了大陆,并为今天的地方自治提供历史的借鉴。本文研究的时间跨度为1939—1949年。本文主体部分共七章,每章基本内容提要如下。第一章:考察新县制实施时...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5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绪论
    一、写作缘起
    二、研究现状的回顾与分析
    三、理论和视角
第一章 新县制实施的制度环境
    第一节 孙中山的地方自治理论
        一、中西结合的地方自治理论
        二、直接民权的地方自治理论
        三、理想化的地方自治理论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的地方自治实践
        一、蒋介石的地方自治理论
        二、20世纪30年代的地方自治实践
    第三节 新县制政策的出台
        一、内外交迫下的国民政府
        二、新县制的制定
        三、新县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新县制在湖北的实施
    第一节 20世纪30年代的湖北
        一、湖北的自然概况
        二、30年代湖北的基层组织
        三、30年代湖北的教育文化
    第二节 西迁后的湖北建设
        一、“新湖北建设计划”
        二、“新湖北”的建设
        三、湖北新县制的推行
第三章 新县制下湖北的基层组织
    第一节 县级组织的构建
        一、县等的划分
        二、县政府的编制
        三、县长
        四、县级政府附属机关
    第二节 区署的调整
    第三节 乡镇组织的确立
        一、乡镇长
        二、等级及编制
    第四节 保甲制度的变异
        一、保甲的构成
        二、保甲的强化
第四章 新县制下湖北的基层民意机关
    第一节 基层民意机关的制度设计
        一、基层民意机关的组成
        二、各级基层民意机关概况
    第二节 湖北省基层民意机关实施概况
    第三节 基层民意机关分析
        一、代表分析
        二、选举分析
        三、提案分析
        四、民众的反应
    第四节 沔阳县政府和县参议会的纠纷个案分析
        一、纠纷内容
        二、纠纷背后的势力
第五章 新县制下湖北的地方财政
    第一节 财政收支系统的划分
        一、民国前期的财政体制
        二、新县制下的财政体制
    第二节 湖北省地方财政的整理
        一、湖北地方财政的初步确立
        二、遥遥无期的自治财政整理
    第三节 湖北省地方财政主要税源的开辟
        一、整理五项自治税捐
        二、清理地方公有款产
        三、实施公共造产和公营事业
    第四节 摊派的制度化
        一、摊派管窥
        二、摊派的原因
        三、摊派的合法化
第六章 新县制下湖北的国民教育
    第一节 国民教育的含义及推行原因
        一、国民教育的演变及含义
        二、国民教育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 湖北省国民教育的推行
        一、国民教育五年计划
        二、其他推动国民教育的活动
        三、湖北推行国民教育的成绩
    第三节 新县制下国民教育中控制功能的强化
        一、“三位一体”和“四位一体”
        二、政教联系
        三、对师生的钳制
    第四节 新县制下国民教育中教育功能的弱化
        一、经费不足
        二、师资缺乏
        三、管理不善
        四、失学民众教育的边缘化
第七章 走入“锁定”的新县制
    第一节 利益群体的产生
        一、产生的原因及采用的手段
        二、乡镇长控诉案件分析
        三、保甲长及其生存环境
        四、制度缺失的新县制
    第二节 新县制无法摆脱的路径依赖
        一、中国的专制传统
        二、清末以来畸形的地方自治
        三、新县制无法摆脱的窠臼
结语
征引史料与参考论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析晚清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J]. 王双见.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06)
[2]清末的财政改革[J]. 甘于黎.  历史教学. 2006(12)
[3]试论国民政府时期浙江省县参议会[J]. 张丽明.  东方博物. 2006(03)
[4]官意与民意之间:1930年代广西的村街民大会[J]. 李琴,张伟.  史学月刊. 2006(08)
[5]论南京国民政府财政体系的历史演变[J]. 叶凤刚.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6]国民政府十年(1939——1949)基层民意机关调查[J]. 周玉玲,陆建洪.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7]孔祥熙的战时财政理论和战时财政政策[J]. 蔡志新.  历史档案. 2006(01)
[8]抗日根据地的基层政权建设[J]. 张鸣.  党史纵横. 2006(01)
[9]孙中山地方自治思想述评[J]. 王丽,孟军.  学术论坛. 2005(10)
[10]国民政府十年(1939—1949)基层民意机关建设数量分析[J]. 周玉玲,陆建洪.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05(03)

博士论文
[1]民国时期的地方政权与地方财政(1927-1945)[D]. 尹红群.浙江大学 2005
[2]失范与重构[D]. 李巨澜.华东师范大学 2005
[3]乡村治理转型期的县财政研究(1928-1937)[D]. 冯小红.复旦大学 2005
[4]民国时期的县级行政权力与地方社会控制—以1928—1949年川康地区县政整改为例[D]. 王春英.四川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抗日战争时期陕西地方自治问题研究[D]. 陶波.西北大学 2005
[2]抗战时期湖北基层政权建设研究[D]. 李天亮.武汉大学 2005
[3]村选及乡村权力结构的历史走向[D]. 韩振国.山西大学 2004
[4]民国后期江西推行新县制的历史考察[D]. 吴雯.江西师范大学 2003
[5]广东新县制下乡(镇)村基层政权建设(1940-1945)[D]. 张群.暨南大学 2003
[6]孔祥熙与战时财政[D]. 吕志茹.河北大学 2002
[7]新县制下县各级民意机关研究[D]. 周玉玲.苏州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2529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2529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b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