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疾疫理解的更新与世界的祛魅
发布时间:2021-06-28 22:50
在古代中国,疾疫往往被认为是鬼神的作为或阴阳失序所致,身体观遂与人格化的鬼神或非人格化的宇宙秩序密切相关。因为鬼神或宇宙秩序一般存在道德意义上的善恶区分,所以传统的身体观也具有一定程度的道德属性,应对疾疫的方法中往往也包含了道德修省。然而,晚清输入的卫生学、细菌学说等科学知识认为是细菌导致了疾疫的发生。新解释具有更稳定的可重复性,说服力更强,对传统的鬼神致疫说和邪气致疫说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更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疾疫理解和身体观念。新的疾疫解释是纯粹世俗化的因果关系,人格化的鬼神或非人格化的宇宙秩序不再必要,新的身体观也不再预设神圣存在,也不再具备道德属性。身体观的"绝地天通",折射出来的是世界的祛魅,也反映出中国思想与信仰传统遭遇现代性挑战而发生的危机。
【文章来源】:学术月刊. 2019,51(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代中国“西医东渐”的先声:合信医学著作《全体新论》译本探源[J]. 张瑞嵘. 江汉论坛. 2017(08)
[2]存医验药:传统医学的现代价值——兼论屠呦呦因青蒿素获诺贝尔奖[J]. 陈琦,张大庆.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6(01)
[3]“解剖学”中文译名的由来与确定——以德贞《全体通考》为中心[J]. 高晞. 历史研究. 2008(06)
[4]如何从“医疗史”的视角理解现代政治[J]. 杨念群.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07(00)
[5]学理讨论,还是生存抗争——1929年中医存废之争评析[J]. 左玉河.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
[6]中国近代解剖学史略[J]. 张大庆. 中国科技史料. 1994(04)
硕士论文
[1]戊戌变法时期温州的《利济学堂报》[D]. 吴幼叶.西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55180
【文章来源】:学术月刊. 2019,51(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代中国“西医东渐”的先声:合信医学著作《全体新论》译本探源[J]. 张瑞嵘. 江汉论坛. 2017(08)
[2]存医验药:传统医学的现代价值——兼论屠呦呦因青蒿素获诺贝尔奖[J]. 陈琦,张大庆.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6(01)
[3]“解剖学”中文译名的由来与确定——以德贞《全体通考》为中心[J]. 高晞. 历史研究. 2008(06)
[4]如何从“医疗史”的视角理解现代政治[J]. 杨念群.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07(00)
[5]学理讨论,还是生存抗争——1929年中医存废之争评析[J]. 左玉河.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
[6]中国近代解剖学史略[J]. 张大庆. 中国科技史料. 1994(04)
硕士论文
[1]戊戌变法时期温州的《利济学堂报》[D]. 吴幼叶.西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551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255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