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货内销与厘金问题(1861-1904年)

发布时间:2021-06-30 08:10
  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贸易的不景气和英商对中国市场潜力的过高期望之间形成的巨大反差,使内地税问题开始成为关注的对象。厘金创行以后,随即被英国对华贸易商指斥为阻碍洋货内地贸易的罪魁祸首,“厘金问题”随之产生,并且逐渐超出商业范围而演化成为一个政治问题。本文分三部分对此期内的洋货内销与厘金问题进行考察。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至第三章的内容,主要论述厘金问题的产生、发展、演化以及列强围绕这一问题与清政府之间所进行的长期交涉,并简单对作为交涉结果的子口税制度、主要进出口货物“税厘并征”和“裁厘加税”加以叙述、分析。第四章为第二部分,首先简单介绍厘金的性质、种类、征收方法以及各省税率;接着考察洋货内运及销售的途径和方式,并对不领子口税单的内运洋货所可能承担的厘金加以分析、估计;然后概述本期子口贸易,对凭子口税单进入内地市场的洋货的捐税负担进行简单分析;最后,概略提及在口岸销售的洋货的厘金及其他内地税负担问题。“余论”为本文的第三部分。首先结合有关统计和相关论著分析厘金问题产生的根源:列强对华贸易的“不景气”,厘金制度的混乱无序和子口税制度的“失败”。然后分析厘金问题的实质,厘金确实不利于洋货运销,但它...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学术史回顾
    三、几点说明
第一章 洋商对厘金的抱怨和子口税制度的初步建立
    第一节 五口通商时期英商对中国内地税的抱怨
    第二节 厘金的创行与子口税制度的初步建立
第二章 洋商对内地税问题的继续抱怨(1861-1875)
    第一节 子口税制度的实施
    第二节 洋商对厘金及内地税的继续抱怨(1861-1875)
第三章 解决厘金问题的继续尝试(1875-1904年)
    第一节 中英《烟台条约》(1876年9月13日)
    第二节 列强继续要求会商厘金问题
    第三节 “裁厘加税”
第四章 子口税制度下的洋货内销与厘金(1861-1904年)
    第一节 厘金的性质、类别及征收方法
    第二节 子口税制度下的洋货内销
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清代厘金创始的考订[J]. 周育民.  清史研究. 2006(03)
[2]晚清厘金制产生的年代及其社会危害研究[J]. 黄文模,赵云旗,刘翠微.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 2000(03)
[3]近代国内市场商品量的估计[J]. 吴承明.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4(04)
[4]论晚清的子口税与厘金[J]. 戴一峰.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93(04)
[5]试述海关防杜子口税流弊的改进措施[J]. 翟后柱.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92(01)
[6]威厚阔、李德立与裁厘加税——记八十八年前的一次争论[J]. 汪敬虞.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90(04)
[7]论中法战争以前厘金与子口税的消长变迁[J]. 杨文华.  史学月刊. 1989(01)
[8]晚清加税裁厘交涉案初探[J]. 周育民.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88(02)
[9]近代子口税制度初探[J]. 胡刚.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87(04)



本文编号:32573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2573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1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