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徽州民居建筑的思维范式探析

发布时间:2021-07-04 08:24
  徽州木雕是徽州明清建筑装饰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建筑宅院的营建过程中,对木雕内容题材与构图表现的选择,并非由匠人依经验进行独立创作,而是以一种共同创作的方式来表现。整个宅院的木雕都会以统一的主题来雕刻,表现屋主的期盼与夙愿。文章以树人堂主体部分的木雕表现来分析民居木雕构思创作的主题,从而得出民居木雕创作构思以及表现的思维范式。 

【文章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09)

【文章页数】:2 页

【部分图文】:

晚清徽州民居建筑的思维范式探析


东厢房“文王访贤”窗栏板村,在土地上建宅是更是如此

历山,民居


ENVIRONMENT&ECOLOGYECOLOGY图1东厢房“文王访贤”窗栏板图2西厢房”舜耕历山”窗栏板【城市建筑研究】徽州地处皖南地区,是一片承载着悠久文化的土地。因其明清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成就了徽州人在文化各领域的独到见解与独特风格,使徽学与敦煌学、藏学并称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显学。其中位于黟县的宏村、西递古村落因其具有的古徽州地域文化的代表性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宏村完整地保存了自南宋绍兴元年以来八百多年的每一次改造与扩建的成绩,至1949年以后村中尚保存有明清古建筑一百余栋,其中以建筑、院落、鱼塘为整体,保存较完整,具有徽州民居特点并对外开放的有承志堂、树人堂、碧园、德义堂等。而其中,从宅院的八字门楼可以看出,出自官宦人家的宅院就只有承志堂与树人堂。在等级森严、注重礼法的封建社会,也只有官宦人家才可以享有八字门楼这一特殊的建设形式,在有着“千金门楼四两屋”观念的徽州,这是莫大的荣耀。这其中无论是贾而为儒还是士族世家,在其宅院的营造与装饰中都会以一种共同创作的方式,表现出民居装饰构思的整体性。一、树人堂的修建背景树人堂的修建时间略晚于承志堂。同为官宦人家,但与承志堂的主人汪定贵晚年为求既富也贵的完美人生而纳捐所得朝廷官阶不同,树人堂的主人汪星聚曾经在京城为官,因不满清末官场的腐败,在心中抱负不得施展的境遇下,正值而立之年毅然辞官归隐乡野,于同治元年即公元1862年着手修建树人堂。院落整体宅基外围呈六边形,总占地面积约为266平方米,建筑主体为二楼三间结构。与皖南其他的民居一样,在内向结构的建筑空间内,天井四周的主要木构件上雕刻了精美的木雕

姜子牙,腰板,片段,香炉


2019·09图4西厢房房门腰板探访姜子牙的片段。雕刻中周文王出现在画面的右侧,已弃车步行,以表诚意。左侧尽头的桥下戴斗笠者即为姜子牙。周文王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贤明的帝王之一,也因其知人善任,使周王朝统治阶层形成群臣一体的政治格局,使周王朝快速崛起。他的治国之道被后世所推崇。其中以“文王访贤”的典故影响最大,名贯古今。在“文王访贤”雕刻下方的博古案中我们可以看到与这一主题相对应的博古符号如在香炉左侧的花瓶插有三支戟为“连升三级”,下方散落的书卷与象棋“士”等散件皆有读书出仕之意,香炉右侧花瓶插有花翎,也有为官与官运亨通之意。“舜耕历山”刻画的故事取材远古圣王的传说。舜,史称虞舜,为人孝顺。其母亲早亡,在顽固的父亲与残暴的后妈与弟弟的迫害下,仍然对父母恭敬孝顺,感动天地万物。在历山耕种时,大象替他耕地,鸟儿代他锄草。尧帝听说后,前去拜访,并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与女英许配给舜,并在长期观察后,将国家社稷托付给舜。雕刻展现的正是在历山,大象替舜耕种,尧帝闻讯前去拜访的情景。尧帝与舜帝皆是儒家推崇的上古时期的圣王,在他们的治理之下,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社会一片昌盛繁荣的景象。而两代帝王的权力交接也体现了“任人唯贤”的原始公社下的民主思想。在其下方的博古图中,正中的香炉与屋内其他木雕的香炉在造型上有着明显的区别,香炉的三足被表现得犹如水中倒影,又如烟云一般飘渺,香炉左侧花瓶插有道家的法器拂尘,下方散落着古雅之趣的各式瓦当,整体表现犹入幻境一般。在窗栏板的人物主题上选择了尧、舜、周文王这些儒家所推崇的圣贤君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儒道互补”美学史观内涵解析[J]. 蔡萍.  美与时代(下). 2019(03)
[2]承志堂装饰的民间幻像——《唐肃宗宴官图》的形式与意义[J]. 陈庆军.  装饰. 2015(08)
[3]明清徽州建筑雕饰的意象构成模式与文化解析[J]. 程波涛.  学术界. 2011(05)
[4]从繁盛走向衰落:咸同兵燹破坏下的徽州社会[J]. 郑小春.  中国农史. 2010(04)

硕士论文
[1]明清时期民间美术中的八仙图像艺术研究与创新实践[D]. 李玥.四川师范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2644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2644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1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