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的三重镜像——论林纾、鲁迅、贝纳尔多眼中的溥仪形象
发布时间:2021-07-25 20:02
<正>自辛亥革命以来,很多文学家艺术家将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写进作品之中,并逐渐衍生出了一种"末代皇帝"的题材类型。相较而言,溥仪在民元之后存续的"宣统十三年"比其伪满洲国时期更为人关注。逊位后的清帝,既无军事权又无经济权,更多地是作为一种文化象征符号而存在,也因此被作家与读者赋予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文章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2020,(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遗民视角:“复辟”的幻梦
二、启蒙视角:帝制的残魂
三、西方视角:东方的隐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为“文学底革命军”立一墓碣——由《狂人日记》文言识语出发[J]. 姜异新. 鲁迅研究月刊. 2018(09)
[2]史实与虚构:《末代皇帝》的历史艺术化处理[J]. 苏葆荣. 电影评介. 2017(02)
本文编号:3302680
【文章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2020,(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遗民视角:“复辟”的幻梦
二、启蒙视角:帝制的残魂
三、西方视角:东方的隐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为“文学底革命军”立一墓碣——由《狂人日记》文言识语出发[J]. 姜异新. 鲁迅研究月刊. 2018(09)
[2]史实与虚构:《末代皇帝》的历史艺术化处理[J]. 苏葆荣. 电影评介. 2017(02)
本文编号:33026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302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