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教育建设与制度创新
发布时间:2021-08-13 17:00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抗战教育”基本方针的指引下,陕甘宁边区的教育建设在极为落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边区政府和人民克服种种困难,建立起了主要包括国民教育(中、小学教育)、干部教育和民众教育在内的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在教育建设的过程中,边区政府和人民结合抗战需要和边区实际,不断改革教育体制和教学形式,逐渐形成了具有抗战时期特色和陕甘宁边区地方特色的新型教育制度。边区教育既满足战争需要,服务抗战,又在教育体系、办学思路、教学模式和教育管理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陕甘宁边区的教育建设与制度创新对争取抗战胜利、对边区政治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对边区社会稳定和相对和谐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它对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各项政策的深入人心和对新中国教育体制的建立也有重要意义。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一、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性
(一) 抗战前陕甘宁边区教育事业的落后状况
(二)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教育事业发展的紧迫性
(三) 中国共产党抗战教育方针政策的提出及其内容
二、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教育建设的基本概况
(一) 国民教育
(二) 干部教育
(三) 民众教育
三、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教育建设中的制度创新
(一) 教育体系的创新
(二) 办学思路的创新
(三) 教学模式的创新
(四) 管理制度的创新
四、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教育建设的历史意义
(一) 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及新中国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二) 促进了陕甘宁边区的政权巩固和经济发展
(三) 对陕甘宁边区的社会稳定和相对和谐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 通过教育的推广使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政策深入人心
(五) 为新中国教育体系的确立和完善提供了借鉴经验
五、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营造的延安和谐社会[J]. 张珍华.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5(06)
[2]抗战前期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工作述略[J]. 郭生春,徐学初.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5(06)
[3]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冬学运动[J]. 胡现岭.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4(05)
[4]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的几个问题[J]. 黄正林.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4)
[5]陕甘宁边区与各抗日根据地国防教育初探[J]. 麻建科,李佩良. 军事历史研究. 2003(04)
[6]再论陕甘宁边区教育——中国特色和哲学价值[J]. 白均堂.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6)
[7]新民主主义社会文化建设的指针——关于毛泽东《关于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问题》的研究[J]. 胡安全,宋曲霞. 广西社会科学. 2003(06)
[8]陕甘宁边区文化教育发展的成因及特点[J]. 王晋林. 甘肃社会科学. 2003(03)
[9]陕甘宁边区高等学校的办学经验及其意义[J]. 栗洪武,霍涌泉. 教育研究. 2002(05)
[10]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社会教育及对西部大开发的启示[J]. 柳士彬,孙龙存. 中国成人教育. 2002(01)
本文编号:3340810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一、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性
(一) 抗战前陕甘宁边区教育事业的落后状况
(二)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教育事业发展的紧迫性
(三) 中国共产党抗战教育方针政策的提出及其内容
二、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教育建设的基本概况
(一) 国民教育
(二) 干部教育
(三) 民众教育
三、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教育建设中的制度创新
(一) 教育体系的创新
(二) 办学思路的创新
(三) 教学模式的创新
(四) 管理制度的创新
四、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教育建设的历史意义
(一) 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及新中国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二) 促进了陕甘宁边区的政权巩固和经济发展
(三) 对陕甘宁边区的社会稳定和相对和谐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 通过教育的推广使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政策深入人心
(五) 为新中国教育体系的确立和完善提供了借鉴经验
五、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营造的延安和谐社会[J]. 张珍华.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5(06)
[2]抗战前期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工作述略[J]. 郭生春,徐学初.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5(06)
[3]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冬学运动[J]. 胡现岭.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4(05)
[4]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的几个问题[J]. 黄正林.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4)
[5]陕甘宁边区与各抗日根据地国防教育初探[J]. 麻建科,李佩良. 军事历史研究. 2003(04)
[6]再论陕甘宁边区教育——中国特色和哲学价值[J]. 白均堂.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6)
[7]新民主主义社会文化建设的指针——关于毛泽东《关于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问题》的研究[J]. 胡安全,宋曲霞. 广西社会科学. 2003(06)
[8]陕甘宁边区文化教育发展的成因及特点[J]. 王晋林. 甘肃社会科学. 2003(03)
[9]陕甘宁边区高等学校的办学经验及其意义[J]. 栗洪武,霍涌泉. 教育研究. 2002(05)
[10]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社会教育及对西部大开发的启示[J]. 柳士彬,孙龙存. 中国成人教育. 2002(01)
本文编号:33408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340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