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推行的县级政区调整——以四川省第十一区专署为中心的考察
发布时间:2021-08-14 10:56
20世纪40年代初,为实行"新县制",国民政府开始推行大规模的县级政区调整。四川省政府于1941年3月11日下达指令,核定四川省第十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属各县应该调整的区域共44处,约占这一时期四川省政府核定调整县级政区总数的15.3%。对相关史实进行疏理和分析后,不难看出,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推行的县级政区调整具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一、县级政区调整主要针对两县交界地区的"插花地""飞地""嵌地";二、县级政区调整致使纠纷迭起;三、县级政区调整过程中各种利益主体之间存在着复杂、多样的利益博弈。尽管四川省政府一再催促、强制执行,其时四川省各县推行县级政区调整的成效并不显著。四川作为抗战大后方和民族复兴的根据地,国民政府在四川推行的县级政区调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文章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6)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四川省第十一区专署推行县级政区调整的概况
二、四川省政府核准各县应当改划的区域
三、四川省第十一区专署推行县级政区调整的特点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新县制实施后县及县以下行政区域的变更[J]. 武心群,夏军. 民国档案. 2009(04)
硕士论文
[1]晚清民国时期丰都、石柱、忠县三县之间飞地研究[D]. 潘艳丽.西南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342339
【文章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6)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四川省第十一区专署推行县级政区调整的概况
二、四川省政府核准各县应当改划的区域
三、四川省第十一区专署推行县级政区调整的特点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新县制实施后县及县以下行政区域的变更[J]. 武心群,夏军. 民国档案. 2009(04)
硕士论文
[1]晚清民国时期丰都、石柱、忠县三县之间飞地研究[D]. 潘艳丽.西南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3423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342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