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者如何“歌其事”——论解放区群众文艺的生产机制
发布时间:2021-08-18 05:28
1944年,从"秧歌下乡"到"乡下秧歌",解放区文艺实践开始有意识地发掘与激活农民自身的文化主体性。在刘志仁、杜芝栋这样的"群众艺术家"那里,文艺活动根植于本乡本土的劳动生活内部,展现出强大的组织能力。以"《穷人乐》方向"为代表,乡村戏剧从生活实感中发现形式,提供了一种可参与的文艺生产空间,以农民的自我教育与共同成长演示出一种民主生活的雏形。本文围绕解放区的新秧歌与乡村戏剧实践,考察乡村文艺组织的在地性与"文艺创作者/劳动者"身份的统一,将文艺实践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构造一种劳动、生活与政治相联动的一体化图景。而在战争局势与现实结构的复杂变动中,这一理想性的群众文艺机制也将显现出其问题与限度。
【文章来源】:文学评论.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刘志仁式的秧歌”与“群众艺术家”
二“《穷人乐》方向”:生活实感与自我教育
三“劳者歌其事”:文艺与劳动的相互组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斗争”与“劳动”:土改叙事中的“翻心”难题[J]. 路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9(12)
[2]延安民间艺人改造的意义——以文艺“形式”问题为视角的考察[J]. 罗立桂.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6(01)
[3]改造说书人——1944年延安乡村文化的当代意义[J]. 孙晓忠. 文学评论. 2008(03)
[4]从旧说书到新文艺——论解放区文学通俗化运动中民间艺人与知识分子的关系[J]. 张霖.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07(01)
本文编号:3349287
【文章来源】:文学评论.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刘志仁式的秧歌”与“群众艺术家”
二“《穷人乐》方向”:生活实感与自我教育
三“劳者歌其事”:文艺与劳动的相互组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斗争”与“劳动”:土改叙事中的“翻心”难题[J]. 路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9(12)
[2]延安民间艺人改造的意义——以文艺“形式”问题为视角的考察[J]. 罗立桂.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6(01)
[3]改造说书人——1944年延安乡村文化的当代意义[J]. 孙晓忠. 文学评论. 2008(03)
[4]从旧说书到新文艺——论解放区文学通俗化运动中民间艺人与知识分子的关系[J]. 张霖.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07(01)
本文编号:33492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349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