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舆论界“人格救国”说基本要义述论

发布时间:2021-08-24 18:50
  抗战时期,舆论界提倡"人格救国"以疗治现实中人格堕落现象。在1931—1945年,纵向的宣传持续不断,横向的参与群体甚多。它们认为人格富含道德价值,是合格国民活力性符号。"人格救国"主要涵及人格与国格关系密切、人格为救国之精神后援、倡言人格可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借人格战争赢得国际力量支持等。他们欲借注重国民道德修养,创造性转化传统理想人格精神,积极颂扬抗战所需一切理想人格,加强教育和宣传以形成舆论氛围,讲求知行合一积极投身抗战救国等方法,来提升国人政治道德,赢得抗战的最终胜利。在"人格救国"说中,中国共产党的人格思想彰显其发展的新趋势。 

【文章来源】: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0,35(01)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现实中人格堕落国格危殆
    (一)政治道德严重堕落
    (二)社会道德难如人意
    (三)知识群体人品卑劣
    (四)国贼汉奸层出不穷
二、“人格救国”乃疗治人格堕落之方
    (一)“人格救国”说可谓历久弥新
    (二)纵向的宣传持续不断
    (三)横向的参与群体甚多
三、“人格救国”说的基本人文要义
    (一)人格富含深刻的道德价值
        1.人格实为区分“人兽”“忠奸”之枢纽
        2.人格乃国家盛衰民族存亡之关键
    (二)人格概念的具体释义
    (三)“人格救国”的基本内涵
四、实施“人格救国”的具体途径
    (一)注重国民道德修养积极提升人格素养
    (二)创造性转化传统理想人格精神
    (三)积极颂扬抗战所需的一切理想人格
    (四)加强教育和宣传以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
    (五)讲求知行合一积极投身抗战救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抗战时期的新生活运动研究[J]. 赵秀宁.  抗战史料研究. 2015(02)
[2]道德重建与人格坚守——论抗战时期中国剧作家的道德叙事话语[J]. 张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9)
[3]从国民精神总动员看战时新生活运动的积极性[J]. 乔兆红.  历史档案. 2010(02)
[4]抗战时期的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J]. 谷小水.  抗日战争研究. 2004(01)
[5]国民精神总动员缘起析论[J]. 张生,周宗根.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0(06)
[6]抗战中的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J]. 周宗根.  民国春秋. 2000(06)
[7]新生活运动和国民精神总动员论析[J]. 曹艺.  民国档案. 1999(02)
[8]试论战国策派的文化救亡[J]. 鲍劲翔.  安徽大学学报. 1996(02)
[9]抗日战争时期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述评[J]. 李明贤.  军事历史研究. 1993(04)
[10]论抗日战争时期的新生活运动[J]. 关志钢.  抗日战争研究. 1992(03)



本文编号:33605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3605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2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