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民生计问题研究 ——以政策法令为视角

发布时间:2021-08-27 01:48
  陕甘宁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同时,陕甘宁边区又是当时全国最贫瘠的地区之一,不仅如此,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经常遭受日本军队的空袭,边区周围还驻有大量国民党军队对边区实行严密封锁。然而,就是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及边区政府不仅得以生存,而且得到了发展壮大。就其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及其政府得到占边区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拥护和支持。而要得到农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必须首先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否则任何政权是很难巩固的。对此,毛泽东也强调,“一切空话是无用的,必须给农民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1]。在抗日战争时期,边区的党和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法令,从而保证了边区农民的物质利益,解决了他们的吃饭问题。边区的党和政府得到了农民的拥护,边区政权才在日本和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和封锁下得以生存和发展壮大。农民生计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个很复杂的体系,而并非如一般人所认为的仅从土地方面,即仅仅通过“减租减息”所能解决。本文无意对当时边区党和政府所采取的一切措施详尽阐述,因为这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也无意对当时边区农民的生活状况进行详尽描述,而只是从边区政府所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提要
英文提要
导言
一、抗战前边区农民生活状况
    (一) 军阀统治下的农民生活状况
    (二) 陕北根据地时期农民生活的改善
二、边区政府的休养生息政策
    (一) 减租减息
    (二) 农业累进税的实施
    (三) 大生产运动
    (四) 精兵简政,减少民赋
三、边区富民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一) 农村人口的调剂:移民政策与互助组织
    (二) 大力扶持农业生产,提高粮棉产量
    (三) )鼓励农村工商业,增加农民收入
四、边区政府惠农政策的政治保障
    (一) 参议会制度
    (二) 边区农村的基层政权
五、惠农政策实施的成效和历史启示
    (一) 实施惠农政策的成效
    (二) 历史启示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科研论文
后记



本文编号:33654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3654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1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