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训练与应征:抗战时期国军战力受制原因探析

发布时间:2021-08-27 05:11
  抗战时期正面战场的国军表现虽有亮点,但大部分时间却令人失望。虽有中日两国综合国力、军力等客观差距,但是来自国民政府方面的主观因素亦是不容忽视的关键掣肘。无论是官兵健康及后勤保障,抑或者军事训练质量,还有国统区民众应征,种种问题症结都一再体现了国民政府以及国民党决策层在备战阶段、开战以后对其治下国情、军情、民情等应掌握信息的不对称,甚至是明显的偏差,同理可溯的还有国民政府持久战略的提出与实施。 

【文章来源】:历史教学问题. 2020,(01)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中暴露的若干问题——基于国军内部的观察与反思[J]. 金之夏.  抗日战争研究. 2018(03)
[2]抗战时期国军的若干特质与面相——国军高层内部的自我审视与剖析[J]. 王奇生.  抗日战争研究. 2014(01)
[3]抗战初期的国军整理:部队的整补扩充和新编制的形成(1937—1938)[J]. 陈默.  抗日战争研究. 2013 (01)
[4]试析国民党抗战时期的持久战略[J]. 尹艳辉,栾雪飞.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3)
[5]国共两党抗日持久战略比较研究[J]. 余子道.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5)



本文编号:33657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3657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8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