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绥远省救济院研究(1946—1949)
发布时间:2021-08-27 20:00
社会救济,古已有之,一直以来都被历代统治者作为巩固统治、稳定社会的重要举措,但传统的社会救济偏向于“重养轻教”,且多属于消极的事后救济。到近代,受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和中国开明人士的鼓推,我国社会救济的方式与内容也逐渐发生改变,新式救济制度开始确立起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通过先后颁布多部法令,在全国各地建立起了规范的国家救济机构——救济院,救济院作为国民政府时期综合办理全国各地方社会救济的主要机构,体现了国家在社会救济事业中的主导作用,其组织结构、管理办法、救济内容、经费收支及管理等诸方面都呈现出了新式的救济理念,在当时的社会保障方面发挥出了一定的作用。在此背景下,绥远省最终于1946年正式设立了救济院,展开了符合绥远省情的社会救济活动。绥远省救济院内设安老所、育幼所、习艺所、医疗所、残疾所,并设有其它生产自救设施,对老弱病残、流民、难民进行广泛救济。其救济方式遵循中央政策要求,施以“教养并重”,突出地体现在对院内儿童的教育管理方面。总体来看,绥远省救济院在其管理、组织、人事等方面不断完善与发展,在当时绥远地区的救济事业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济贫扶弱的功效,稳定了社会,同时...
【文章来源】: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绥远省救济院设置的背景及设置过程
一、救济院设置的背景
(一)社会救济观念的转变
(二)国家救济行政的形成
(三)社会现实的需求
二、救济院设置的过程
(一)绥远地区救济机构的设置与沿革
(二)绥远省救济院的设立
第二章 绥远省救济院的运作实况
一、绥远省救济院的组织结构
(一)救济院内设各所
(二)救济院职员设置
二、救济院的人事管理
(一)入院保证书
(二)佩带证章
(三)制定管理规则
三、救济院的经费运作
(一)救济院的经费来源
(二)救济院的经费支出
第三章 绥远省救济院的具体救济活动
一、收养救济
(一)收养救济的对象及人数
(二)对被收养者的日常救济
(三)出院
二、教育救济
三、生产自救
(一)开办面粉厂
(二)开展运输
四、其他救济活动
第四章 绥远省救济院评价
一、绥远省救济院产生的影响
(一)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二)促进了救济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二、绥远省救济院存在的局限
(一)经费的不足限制了救济效能的发挥
(二)实际执行中与制度规定存在差距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京政府时期慈善观念向社会救济观念的转变[J]. 蔡勤禹. 东方论坛. 2017(02)
[2]民国首都实验救济院研究(19451949)[J]. 刘奕. 民国研究. 2016(01)
[3]民国北平救济院收容妇女“悬像择配”之考察——以1935年北平市社会局档案为中心[J]. 曹文娟.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5(03)
[4]民国时期的贫女救济——以浙江省区救济院贫女习艺所为中心的考察[J]. 罗衍军. 兰台世界. 2012(31)
[5]民国时期社会救济事业的观念转变[J]. 周学文. 长三角(教育). 2012(02)
[6]官绅在天津救济院现代转型中的作用[J]. 刘敬忠,葛宝森. 人民论坛. 2011(02)
[7]天津救济院彻救制度改进述评(1929-1937)[J]. 葛宝森,王杰. 前沿. 2010(18)
[8]由官办到官民合作——天津救济院改制问题初探[J]. 葛宝森,王杰. 前沿. 2010(16)
[9]改组与经营:民国时期的天津救济院[J]. 任云兰. 兰州学刊. 2009(08)
[10]从育婴堂到救济院:民国时期传统慈善事业的危机与转型——以保定育婴堂研究为中心[J]. 黄忠怀.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05(00)
博士论文
[1]南京国民政府社会救济制度研究[D]. 王识开.吉林大学 2012
[2]近代以来天主教传教士在内蒙古的社会活动及其影响(1865-1950)[D]. 刘青瑜.内蒙古大学 2008
[3]民国社会救济法律制度研究[D]. 张益刚.华东政法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浙江省救济院研究[D]. 霍婷婷.苏州大学 2014
[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陕西社会救济研究[D]. 张春丽.陕西师范大学 2014
[3]民国时期南京市立救济院研究[D]. 王萌.南京大学 2014
[4]民国南京救济院研究(1927-1937)[D]. 徐旭.南京师范大学 2014
[5]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河南省救济院研究[D]. 李宗飞.郑州大学 2013
[6]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江苏省救济院研究[D]. 梁国利.苏州大学 2013
[7]慈善救济事业与社会转型[D]. 徐文彬.福建师范大学 2007
[8]民国前期(1912-1932)绥远地区慈善组织初探[D]. 朱倩.内蒙古大学 2006
[9]国民政府时期四川省的救济院研究[D]. 熊维琳.四川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67002
【文章来源】: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绥远省救济院设置的背景及设置过程
一、救济院设置的背景
(一)社会救济观念的转变
(二)国家救济行政的形成
(三)社会现实的需求
二、救济院设置的过程
(一)绥远地区救济机构的设置与沿革
(二)绥远省救济院的设立
第二章 绥远省救济院的运作实况
一、绥远省救济院的组织结构
(一)救济院内设各所
(二)救济院职员设置
二、救济院的人事管理
(一)入院保证书
(二)佩带证章
(三)制定管理规则
三、救济院的经费运作
(一)救济院的经费来源
(二)救济院的经费支出
第三章 绥远省救济院的具体救济活动
一、收养救济
(一)收养救济的对象及人数
(二)对被收养者的日常救济
(三)出院
二、教育救济
三、生产自救
(一)开办面粉厂
(二)开展运输
四、其他救济活动
第四章 绥远省救济院评价
一、绥远省救济院产生的影响
(一)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二)促进了救济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二、绥远省救济院存在的局限
(一)经费的不足限制了救济效能的发挥
(二)实际执行中与制度规定存在差距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京政府时期慈善观念向社会救济观念的转变[J]. 蔡勤禹. 东方论坛. 2017(02)
[2]民国首都实验救济院研究(19451949)[J]. 刘奕. 民国研究. 2016(01)
[3]民国北平救济院收容妇女“悬像择配”之考察——以1935年北平市社会局档案为中心[J]. 曹文娟.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5(03)
[4]民国时期的贫女救济——以浙江省区救济院贫女习艺所为中心的考察[J]. 罗衍军. 兰台世界. 2012(31)
[5]民国时期社会救济事业的观念转变[J]. 周学文. 长三角(教育). 2012(02)
[6]官绅在天津救济院现代转型中的作用[J]. 刘敬忠,葛宝森. 人民论坛. 2011(02)
[7]天津救济院彻救制度改进述评(1929-1937)[J]. 葛宝森,王杰. 前沿. 2010(18)
[8]由官办到官民合作——天津救济院改制问题初探[J]. 葛宝森,王杰. 前沿. 2010(16)
[9]改组与经营:民国时期的天津救济院[J]. 任云兰. 兰州学刊. 2009(08)
[10]从育婴堂到救济院:民国时期传统慈善事业的危机与转型——以保定育婴堂研究为中心[J]. 黄忠怀.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05(00)
博士论文
[1]南京国民政府社会救济制度研究[D]. 王识开.吉林大学 2012
[2]近代以来天主教传教士在内蒙古的社会活动及其影响(1865-1950)[D]. 刘青瑜.内蒙古大学 2008
[3]民国社会救济法律制度研究[D]. 张益刚.华东政法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浙江省救济院研究[D]. 霍婷婷.苏州大学 2014
[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陕西社会救济研究[D]. 张春丽.陕西师范大学 2014
[3]民国时期南京市立救济院研究[D]. 王萌.南京大学 2014
[4]民国南京救济院研究(1927-1937)[D]. 徐旭.南京师范大学 2014
[5]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河南省救济院研究[D]. 李宗飞.郑州大学 2013
[6]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江苏省救济院研究[D]. 梁国利.苏州大学 2013
[7]慈善救济事业与社会转型[D]. 徐文彬.福建师范大学 2007
[8]民国前期(1912-1932)绥远地区慈善组织初探[D]. 朱倩.内蒙古大学 2006
[9]国民政府时期四川省的救济院研究[D]. 熊维琳.四川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670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367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