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议题的“外”与“内”——民初国会外蒙古议员资格事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30 03:49
  1916年,俄国政府认为中国方面将外蒙古议员置于国会中,有视外蒙古为附庸、单方面改变外蒙古政治地位之意图,遂以中国政府干涉外蒙古内政为由,要求立即取消国会中的外蒙古议员席位。稍后,国内社会舆论围绕此问题展开讨论,形成"激进派"与"稳健派"、"爱国者"与"卖国者"的论战。国内各政派、阶层之言说尽管立场各异,但均将外蒙古视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并以维护国家主权利益为要旨;同样,在一些具有外国背景的报纸形态各异的立论背后,亦隐藏着对本国利益的维护。北京政府围绕外蒙古议员资格事件展开的外交与内政活动,对于维护中国在外蒙古的主权地位,以及联络中央政府与外蒙古关系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从过程来看,因国会外蒙古议员资格事件而发生的边疆议题之"内"与"外"现象,揭示了近代中国边疆事务亦"内"亦"外"的复杂性。 

【文章来源】:史林.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7 页

【文章目录】:
一 筹划应对方略:中俄交涉的一般过程
二 接洽外蒙古:“相机疏通,使勿受俄人煽惑”
三 抗议权之辩:边疆议题隐藏的利益博弈
四 匡正冒籍之弊:外蒙古议员资格事件的延伸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主的悖论——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J]. 刘成.  世界历史. 2010(02)
[2]重构国家认同:民初中央政府对蒙藏边疆地区之统合——以1911~1915年为中心[J]. 冯建勇.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9(04)
[3]中俄关系与外蒙古自中国的分离(1911—1915)[J]. 刘存宽.  历史研究. 2004(04)



本文编号:33719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3719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4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