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政治与民国政治学 ——以1930年代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1-09-04 17:22
本文通过研究民国政治学的“三个研究领域"得出“两个价值诉求”,并分析了此两个价值诉求和政治学生成的政治社会原因,最后探讨了政治与学术的关系。本文的问题是:第一,民国政治学怎么样:怎样发生、讨论哪些问题,得出哪些结论;第二,民国政治学理论呈现何种政治价值原则,为何有此种政治价值原则;第三,民国政治学的政治社会生成空间如何。第一个问题是历史学的再现,后两个问题是政治学的分析。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教研于各个大学政治学系的教授和中国政治学会的会员,他们的撰述及活动都属于本题的研究范围。本文的研究时段以1930年代为中心,前后各有时延,并不指明具体的时间。因为政治学研究政治的常态,非常态政治理论不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对于南京政府而言,1927—1937年是公认的“黄金时期”。同时,之前的研究为1930年代的政治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之后的出版成果则是1930年代政治学研究的继续。本文所使用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第一,各种校史、系史、教育史等史料;第二,民国政治学家的撰写的著作及发表在期刊杂志上的政论文时论文;第三,民国政治学家的自传、书信、日记、传记、回忆录,以及友人弟子后辈撰写的评论纪念...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5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提要
英文提要
绪论
1 民治与集权:对称概念与分析视角
2 作为学科的现代政治学
3 文献综述
4 论文要素
第一章 民国政治学的滥觞
1.1 1930年代:国家建设的展开
1.2 民国政治学的四期发展
1.3 作为学科学术的政治学之建立
第二章 民治与集权的合奏
2.1 民治与集权:民国政治学的理论特质
2.2 民治:政治和思想的中西璧合
2.3 集权:国家统一性阙失的政治发展选择
第三章 民族与宪政:国家的追求
3.1 国家理论的内在转向及其困难
3.2 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
3.3 民治与宪政
小结
第四章 效能与均权:政府的原则
4.1 现行政制的批评
4.2 效能政府
4.3 均权政制
小结
第五章 革命与民治:政党的角色
5.1 军政:政党与革命
5.2 训政:党治与民治
5.3 宪政:一党与多党
小结
第六章 悖反式多元政治下的政治学生成
6.1 政治革命与社会自由
6.2 政党构成与学政交流
6.3 弱势独裁与悖反式多元政治
结语 政治与学术的张力:国家建设的重要动力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晚清民国的知识与制度体系转型[J]. 桑兵.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
[2]严复《政治讲义》文本溯源[J]. 戚学民. 历史研究. 2004(02)
[3]西学冲击下近代中国学术分科的演变[J]. 罗志田. 社会科学研究. 2003(01)
[4]民主政治诞生2500周年?——当代西方雅典民主政治研究[J]. 黄洋. 历史研究. 2002(06)
[5]国学不是学:西方学术分类与民初国学定位的困惑[J]. 罗志田. 社会科学研究. 2002(01)
[6]西方学术分类与民初国学的学科定位[J]. 罗志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5)
[7]现代化进程中政党的集权结构和领导体制的变迁[J]. 陈明明. 战略与管理. 2000(06)
[8]中国政治学百年历程[J]. 赵宝煦. 东南学术. 2000(02)
[9]昨日院士萧公权[J]. 刘建军. 读书. 1998(08)
[10]钱端升与中国政治学的发展[J]. 刘剑君,刘京希. 文史哲. 1998(03)
博士论文
[1]晚清之“西政”东渐及本土回应[D]. 孙青.复旦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83687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5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提要
英文提要
绪论
1 民治与集权:对称概念与分析视角
2 作为学科的现代政治学
3 文献综述
4 论文要素
第一章 民国政治学的滥觞
1.1 1930年代:国家建设的展开
1.2 民国政治学的四期发展
1.3 作为学科学术的政治学之建立
第二章 民治与集权的合奏
2.1 民治与集权:民国政治学的理论特质
2.2 民治:政治和思想的中西璧合
2.3 集权:国家统一性阙失的政治发展选择
第三章 民族与宪政:国家的追求
3.1 国家理论的内在转向及其困难
3.2 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
3.3 民治与宪政
小结
第四章 效能与均权:政府的原则
4.1 现行政制的批评
4.2 效能政府
4.3 均权政制
小结
第五章 革命与民治:政党的角色
5.1 军政:政党与革命
5.2 训政:党治与民治
5.3 宪政:一党与多党
小结
第六章 悖反式多元政治下的政治学生成
6.1 政治革命与社会自由
6.2 政党构成与学政交流
6.3 弱势独裁与悖反式多元政治
结语 政治与学术的张力:国家建设的重要动力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晚清民国的知识与制度体系转型[J]. 桑兵.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
[2]严复《政治讲义》文本溯源[J]. 戚学民. 历史研究. 2004(02)
[3]西学冲击下近代中国学术分科的演变[J]. 罗志田. 社会科学研究. 2003(01)
[4]民主政治诞生2500周年?——当代西方雅典民主政治研究[J]. 黄洋. 历史研究. 2002(06)
[5]国学不是学:西方学术分类与民初国学定位的困惑[J]. 罗志田. 社会科学研究. 2002(01)
[6]西方学术分类与民初国学的学科定位[J]. 罗志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5)
[7]现代化进程中政党的集权结构和领导体制的变迁[J]. 陈明明. 战略与管理. 2000(06)
[8]中国政治学百年历程[J]. 赵宝煦. 东南学术. 2000(02)
[9]昨日院士萧公权[J]. 刘建军. 读书. 1998(08)
[10]钱端升与中国政治学的发展[J]. 刘剑君,刘京希. 文史哲. 1998(03)
博士论文
[1]晚清之“西政”东渐及本土回应[D]. 孙青.复旦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836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383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