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八·二风灾”(1922)之救助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6 22:02
1922年潮汕“八·二”风灾,被称之为二十世纪死亡最严重的一次台风灾害。本文主要依据当时刊发的赈灾报告书、报刊的大量信息,并参考主要救灾团体的会议记录等档案资料,较全面系统地整理、总结了这次风灾的救助行动。除引言、余论部分,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是对“八·二”风灾的灾情概况进行描述;第二章对官方的救灾活动作了讨论,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对风灾的反应与应对措施;第三章探讨了民间力量对风灾的反应及应对活动;第四章对海外力量的救灾活动进行概述;最后一章则通过与清末“丁戊奇荒”的对比,主要对此次社会各界救灾活动进行得与失的总结。此次救灾活动显示了民间力量的不断壮大,民间与官方协同赈灾,体现了良好的互动性,各界力量得到有效整合;另一方面,通过对救灾方法、措施的分析,不难发现,近代化的救灾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为之后的国民政府时期的救灾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与启示意义。“八·二”风灾潮汕地区的救灾善后活动,让我们看到了北洋军阀混战格局下政府职能的软弱,以及地方政治权威势力与地方精英的权利的拓宽。笔者认为,社会救灾活动只有在国家的宏观调配与社会力量的广泛动员的基础之上进行,才是合理有效的。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学术史回顾
1. 灾荒史研究回顾
2. 具体到本课题方面的研究
(二) 写作缘起及研究意义
一 “八·二风灾”灾情概况及认识
(一) 灾情概述
(二) 灾难发生的原因
1. 自然因素
2. 社会因素
(三) 严重的灾情
1. 人员的大量伤亡、流移
2. 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3. 瘟疫、水荒的引发
4. 民众心理的创伤
二 官方对“八·二”风灾的反应及应对
(一) 官方对救灾的态度及动员
(二) 官方的应对活动
1. 北京政府的赈济活动
2. 地方各级政府的应对活动
三 民间对“八·二”风灾的反应及应对
(一) 民间对“八·二”风灾的反应
(二) 民间社会力量的救助
1. 传统公益组织的救灾活动
2. 新兴慈善机构的救灾活动
3. 商界的救助
4. 新闻界的活动
5. 灾区民众的协助
四 海外力量对“八·二”风灾的救助
(一) 香港地区的援助
1. 港政府的援助
2. 港内团体及个人的救灾活动
(二) 海外华侨及国际力量的援助
1. 泰国华侨
2. 新加坡华侨
3. 国际力量的参与
五 “八·二”风灾社会救助之总结与检讨—与“丁戊奇荒”的对比研究
(一) “八·二”风灾社会救助特色
1. 民间力量主导社会救灾
2. 海外潮侨扮演了重要角色
3. 重视善后事宜
(二) 艰难困境下的救灾成效
1. 社会救助取得的成绩
2. 救灾工作中的不足与启示
余论
参考资料
后记
本文编号:3388254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学术史回顾
1. 灾荒史研究回顾
2. 具体到本课题方面的研究
(二) 写作缘起及研究意义
一 “八·二风灾”灾情概况及认识
(一) 灾情概述
(二) 灾难发生的原因
1. 自然因素
2. 社会因素
(三) 严重的灾情
1. 人员的大量伤亡、流移
2. 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3. 瘟疫、水荒的引发
4. 民众心理的创伤
二 官方对“八·二”风灾的反应及应对
(一) 官方对救灾的态度及动员
(二) 官方的应对活动
1. 北京政府的赈济活动
2. 地方各级政府的应对活动
三 民间对“八·二”风灾的反应及应对
(一) 民间对“八·二”风灾的反应
(二) 民间社会力量的救助
1. 传统公益组织的救灾活动
2. 新兴慈善机构的救灾活动
3. 商界的救助
4. 新闻界的活动
5. 灾区民众的协助
四 海外力量对“八·二”风灾的救助
(一) 香港地区的援助
1. 港政府的援助
2. 港内团体及个人的救灾活动
(二) 海外华侨及国际力量的援助
1. 泰国华侨
2. 新加坡华侨
3. 国际力量的参与
五 “八·二”风灾社会救助之总结与检讨—与“丁戊奇荒”的对比研究
(一) “八·二”风灾社会救助特色
1. 民间力量主导社会救灾
2. 海外潮侨扮演了重要角色
3. 重视善后事宜
(二) 艰难困境下的救灾成效
1. 社会救助取得的成绩
2. 救灾工作中的不足与启示
余论
参考资料
后记
本文编号:33882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388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