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抗战时期根据地的乡村民主政治建设
发布时间:2021-09-11 14:01
中国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国家,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农村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依然如此。因此,研究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领导的根据地的乡村民主政治建设,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完善和我们当代的社会主义村民民主自治建设,显然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鸦片战争前后,近代民主政治的观念随着西学传入了中国。受其影响,中国传统的封建专制政治形态开始发生变化。在农村基层,封建地主阶级占统治地位的传统政治秩序也开始有所变动。在制度层面,传统的里甲制逐渐解体,取而代之的是具有自治性质的乡村制和市村制;在统治力量上,随着官僚买办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锲入(这些新阶层的数量并不大),传统的乡村统治阶层开始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向。然而,直到抗战前夕,由于社会上层变革与基层变革的脱节,改革者与乡村民众的脱离,中国乡村政治秩序的变化相对于社会上层的激烈变动来说是十分缓慢的;而且,受整个社会性质的影响,抗战以前的中国农村依然处于一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只不过封建主义的因素在其中所占的比重要更大一些。 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及...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3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对抗战中国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简要回顾
(一) 清末民初中国乡村政治的变化
(二) 五四到抗战爆发以前中国乡村政治形态的变化
第二部分 抗战时期根据地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状况
第三部分 抗战时期根据地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第四部分 关于敌后抗日根据地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393131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3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对抗战中国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简要回顾
(一) 清末民初中国乡村政治的变化
(二) 五四到抗战爆发以前中国乡村政治形态的变化
第二部分 抗战时期根据地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状况
第三部分 抗战时期根据地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第四部分 关于敌后抗日根据地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3931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393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