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痛史:宜昌沦陷区社会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30 05:24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古称夷陵的鄂西明珠——宜昌,在1940年的“枣宜会战”中失陷于日本侵略军之手。因宜昌重要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政治意义,日军决定对其实施长期占领,从1940年6月至1945年8月沦陷长达五年之久。沦陷之前,已经有日机对宜昌进行了多次轰炸;“枣宜会战”期间,更有日军地面部队疯狂的摧毁与掠夺;沦陷后,日军又为便利其控制、压榨、奴化中国人民,在宜昌沦陷区实施恐怖高压统治,并扶植起伪政权为其侵略目的服务。所有这些,使宜昌在遭受了战争破坏、日伪掠夺性统治的反复、长期的摧残后,社会生活受到极大震荡。原本在20世纪30年代已经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的宜昌社会,遭遇严重断层和倒退。有些领域甚至直到新中国成立,仍远没有恢复沦陷前的水平。同时,相较湖北省其他沦陷的县区来说,宜昌沦陷区也显现出其特殊的一面:作为战时陪都重庆之门户以及扼守峡江东西交通、华中地区南北交通之锁钥,其在军事、政治、经济上的战略地位尤其险要;并且,由于日军在占领以城区为中心的宜昌核心地域后,不论军事、政治还是经济的触角都已是强弩之末,无力继续扩张,宜昌尚保有较为广阔的非陷区,因而其始终处于双方主力军队对峙和不断交锋的前线。这...
【文章来源】: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日]宜昌市街扫荡经过要图※※资料来源:[日]防卫省防卫研究所藏,步兵第116连队状况报告·昭和17年8月,JACAR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检索号C13032284400
由于扩大了占领区域,稀释了其在华中地区的战斗力量,日军于 7 月 1 日将原驻中国东北的第 4 师团转列进第十一军①。在以上准备就绪后,7 月 13 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命第四百三十六号”,正式命令长期确保宜昌。至此,宜昌沦陷前后的军事行动方才正式结束,宣告了宜昌长期沦陷的开始。此后,宜昌沦陷区一直为日寇所控制,虽然在历次大小战役战斗中偶受国军冲击,但均未能夺回,直至 1945 年 8 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国军进城受降为止。而关于宜昌沦陷区的范围,从 1940 年 6 月宜昌沦陷至 1941 年 9、10 月国军大规模反攻宜昌未遂继而后撤为止,日军占领范围逐步稳定与明确下来。1942年 8 月日军的宜昌部队兵力配置图显示,其外围阵地囊括进的实际控制部分,是以城区为中心、包含若干郊野的并不广大的区域,见图 2-2、图 2-3。
16图 2-3 [日]宜昌部队兵力配置并敌情要图※※资料来源:[日]防卫省防卫研究所藏,步兵第 116 连队状况报告·昭和17年8月,JACAR 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检索号 C13032283600。
本文编号:3415214
【文章来源】: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日]宜昌市街扫荡经过要图※※资料来源:[日]防卫省防卫研究所藏,步兵第116连队状况报告·昭和17年8月,JACAR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检索号C13032284400
由于扩大了占领区域,稀释了其在华中地区的战斗力量,日军于 7 月 1 日将原驻中国东北的第 4 师团转列进第十一军①。在以上准备就绪后,7 月 13 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命第四百三十六号”,正式命令长期确保宜昌。至此,宜昌沦陷前后的军事行动方才正式结束,宣告了宜昌长期沦陷的开始。此后,宜昌沦陷区一直为日寇所控制,虽然在历次大小战役战斗中偶受国军冲击,但均未能夺回,直至 1945 年 8 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国军进城受降为止。而关于宜昌沦陷区的范围,从 1940 年 6 月宜昌沦陷至 1941 年 9、10 月国军大规模反攻宜昌未遂继而后撤为止,日军占领范围逐步稳定与明确下来。1942年 8 月日军的宜昌部队兵力配置图显示,其外围阵地囊括进的实际控制部分,是以城区为中心、包含若干郊野的并不广大的区域,见图 2-2、图 2-3。
16图 2-3 [日]宜昌部队兵力配置并敌情要图※※资料来源:[日]防卫省防卫研究所藏,步兵第 116 连队状况报告·昭和17年8月,JACAR 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检索号 C13032283600。
本文编号:34152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415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