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在历史进程中的影响及价值指向——以中国近代史教学的几个问题为例
发布时间:2021-10-15 12:41
高校能否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价值导向与情感认同,打破传统单向灌输式理论教学模式的桎梏,更好地契合广大学生的层次化、多样化发展需求,则是教育教学工作者应当全面研究与深入探索的问题。要突出传统文化的会通精神、刚柔相济的坚忍精神、仁爱精神等,为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民族内涵增加内容。
【文章来源】:黑河学院学报. 2019,10(06)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全面弘扬博采众长的会通精神
二、深入理解刚柔相济的坚忍精神
三、全面继承仁者爱人的人道精神
四、利用贵和尚中的中和精神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思考[J]. 郭延涛. 汉字文化. 2017(14)
[2]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J]. 刘慧敏,颜吾芟,赵武.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9)
[3]中华文化精神与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研究[J]. 王迎迎. 教育文化论坛. 2016(03)
[4]中华传统文化与大学民族预科语文教学[J]. 李强. 文学教育(上). 2015(07)
[5]抗战时期中共对中华文化精神的弘扬、发展与启示[J]. 易向农. 福建党史月刊. 2014(24)
[6]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研究[J]. 王莉萍,王芳.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11)
本文编号:3438002
【文章来源】:黑河学院学报. 2019,10(06)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全面弘扬博采众长的会通精神
二、深入理解刚柔相济的坚忍精神
三、全面继承仁者爱人的人道精神
四、利用贵和尚中的中和精神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思考[J]. 郭延涛. 汉字文化. 2017(14)
[2]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J]. 刘慧敏,颜吾芟,赵武.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9)
[3]中华文化精神与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研究[J]. 王迎迎. 教育文化论坛. 2016(03)
[4]中华传统文化与大学民族预科语文教学[J]. 李强. 文学教育(上). 2015(07)
[5]抗战时期中共对中华文化精神的弘扬、发展与启示[J]. 易向农. 福建党史月刊. 2014(24)
[6]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研究[J]. 王莉萍,王芳.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11)
本文编号:34380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438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