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身死:陈天华与梁济的投水自杀
发布时间:2021-10-18 10:50
在清末民初的社会转型时期,面对世风沉沦与社会失范,陈天华和梁济先后都选择了有计划地投水自杀,并在死亡观念上达成共识,希望以此种方式实现生命超越,唤醒世人觉知。他们通过以死抗争之举体现了强烈的国家意识,虽然陈天华与梁济两人在国家解释路径和政治诉求等方面存在差异,但都是希望通过重新找寻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来规范社会行为,拯救世风人心。这反映了近代社会新陈代谢中,无论新旧知识人都无法与传统文化彻底割裂开来,即使在社会价值体系崩解时,传统文化仍发挥着自身独特的魅力。
【文章来源】:北京社会科学.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陈天华、梁济的投水自杀
(一)陈天华蹈海
(二)梁济沉湖
二、自杀以醒国人
三、为国而死
四、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知识分子与革命:陈天华的困境与历史之困[J]. 王瑞成. 民国研究. 2013(01)
[2]《京话日报》的启蒙困境——以梁济等人自杀为中心[J]. 杨早. 中国图书评论. 2009(08)
[3]对共和体制的失望:梁济之死[J]. 罗志田. 近代史研究. 2006(05)
[4]“六个月乐观”的幻灭:五四前夕士人心态与政治[J]. 罗志田. 历史研究. 2006(04)
[5]梁济自沉与民初信仰危机[J]. 韩华. 清史研究. 2006(01)
[6]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陈天华研究综述[J]. 吴宇.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2)
[7]陈天华若干重要史实补充订正——以日本外务省档案为中心[J]. 孔祥吉,村田雄二郎.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4)
[8]从梁济“自沉”看中国近代遗老的文化心态[J]. 邵盈午.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1)
[9]陈天华蹈海原因新析[J]. 刘云波. 文史哲. 2002(05)
[10]西潮与近代中国思想演变再思[J]. 罗志田. 近代史研究. 1995(03)
博士论文
[1]清末民初京津地区中下层士绅的心路历程(1860—1920)[D]. 李新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1
本文编号:3442672
【文章来源】:北京社会科学.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陈天华、梁济的投水自杀
(一)陈天华蹈海
(二)梁济沉湖
二、自杀以醒国人
三、为国而死
四、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知识分子与革命:陈天华的困境与历史之困[J]. 王瑞成. 民国研究. 2013(01)
[2]《京话日报》的启蒙困境——以梁济等人自杀为中心[J]. 杨早. 中国图书评论. 2009(08)
[3]对共和体制的失望:梁济之死[J]. 罗志田. 近代史研究. 2006(05)
[4]“六个月乐观”的幻灭:五四前夕士人心态与政治[J]. 罗志田. 历史研究. 2006(04)
[5]梁济自沉与民初信仰危机[J]. 韩华. 清史研究. 2006(01)
[6]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陈天华研究综述[J]. 吴宇.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2)
[7]陈天华若干重要史实补充订正——以日本外务省档案为中心[J]. 孔祥吉,村田雄二郎.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4)
[8]从梁济“自沉”看中国近代遗老的文化心态[J]. 邵盈午.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1)
[9]陈天华蹈海原因新析[J]. 刘云波. 文史哲. 2002(05)
[10]西潮与近代中国思想演变再思[J]. 罗志田. 近代史研究. 1995(03)
博士论文
[1]清末民初京津地区中下层士绅的心路历程(1860—1920)[D]. 李新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1
本文编号:34426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442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