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城乡关系研究(1949-1957)
发布时间:2021-10-19 04:51
城乡关系主要指的是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关系,包括城乡间的政治、经济、人口、社会文化、技术等多方面的相互关系,其本质是城市和乡村两个地理单元之间、两种不同居住形态之间实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和流通问题,其中最根本的当属经济关系。另外,城市和乡村的关系,在相当程度上也就是工业和农业的关系。没有农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是不可能的;没有粮食,城市人民也无法生存下去。城市离不开乡村而且要继续依靠乡村,工业离不开农业而且要以农业为基础。而且城乡关系与城市、农村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彼此促进的关系:城市和农村的变化,可以牵动城乡关系格局的变化,并且城乡关系的变化反过来又可作用于城市和农村。 本文主要通过对建国初期(1949~1957年)8年间的城乡关系状况、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进行研究,力图理解当前城乡关系局面形成的根源。 论文首先研究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城乡关系。建国之初,党和国家领导人根据建国前后对城乡关系格局的思考,曾顺应时代的要求,采取许多措施开始了对新城乡关系的构建。作为结果,一种较为比较协调的城乡关系格局在中国大地逐渐出现。这种比较协调在城乡关系的政治、经济、社会层面都有所表现。 从1...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绪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四、运用的资料与方法
五、本文的重点和难点
六、论文的框架
第一章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型城乡关系的构建
第一节 近代中国的城乡关系
一、近代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
二、近代中国城乡关系的主要变化
第二节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型城乡关系的构建
一、建国前后国家领导人对新型城乡关系的思考
二、新型城乡关系主体的培育
第三节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城乡关系及特点
一、在政治上城乡趋于平等
二、城乡关系在经济上联系加强
三、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四、城乡人口流动加强
五、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城乡关系的评价
第二章 “一五”计划时期:城乡关系的变化
第一节 “一五”时期城乡关系的变化
一、“强城市、弱农村”趋势的确立
二、城乡经济关系的变化:统购统销和粮油供应制度的确立
三、城乡社会关系的变化:人口流动的限制和户籍制度的建立
第二节 “一五”计划时期城乡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分析
一、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对城乡关系的影响
二、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的确定对城乡关系的影响
三、国家投资政策对城乡关系的影响
四、引起城乡关系变化的其他原因
第三节 “一五”时期新型城乡关系下的城市与农村发展
一、“一五”时期新型城乡关系对城市、乡村的推动作用
二、“一五”时期城乡关系对农村和城市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
第三章 建国初期城乡关系的历史审视
第一节 建国初期城乡关系总的评估
一、建国初期城乡关系的特点
二、城乡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
第二节 建国初期的城乡关系对以后城乡格局的影响
一、“一五”时期的城乡关系奠定了城乡二元对立格局
二、“一五”时期城乡关系对当前城乡关系格局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声明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二元社会结构形成的历史考察[J]. 肖冬连. 中共党史研究. 2005(01)
[2]“一五”时期中国城镇就业政策研究[J]. 梁胜宇. 中共党史研究. 2005(01)
[3]论近代中国城乡关系与城市化发展的低速缓进[J]. 蔡云辉. 社会科学辑刊. 2004(02)
[4]统筹城乡发展的科学内涵[J]. 胡进祥. 学术交流. 2004(02)
[5]当代中国户籍制度形成与沿革的宏观分析[J]. 王海光. 中共党史研究. 2003(04)
[6]我国的城乡关系及其社会变迁[J]. 张汝立. 社会科学战线. 2003(03)
[7]户籍制度改革与城乡关系的协调发展[J]. 陆益龙. 学海. 2001(06)
[8]对中国城乡分割政策的道德审视——与早期华人在美国社会境遇的比较[J]. 李远行,董颖鑫. 学术界. 2001(03)
[9]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初探[J]. 范翠红.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2)
[10]建国后城乡关系演变刍议[J]. 张化. 中共党史研究. 2000(02)
本文编号:3444186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绪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四、运用的资料与方法
五、本文的重点和难点
六、论文的框架
第一章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型城乡关系的构建
第一节 近代中国的城乡关系
一、近代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
二、近代中国城乡关系的主要变化
第二节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型城乡关系的构建
一、建国前后国家领导人对新型城乡关系的思考
二、新型城乡关系主体的培育
第三节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城乡关系及特点
一、在政治上城乡趋于平等
二、城乡关系在经济上联系加强
三、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四、城乡人口流动加强
五、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城乡关系的评价
第二章 “一五”计划时期:城乡关系的变化
第一节 “一五”时期城乡关系的变化
一、“强城市、弱农村”趋势的确立
二、城乡经济关系的变化:统购统销和粮油供应制度的确立
三、城乡社会关系的变化:人口流动的限制和户籍制度的建立
第二节 “一五”计划时期城乡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分析
一、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对城乡关系的影响
二、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的确定对城乡关系的影响
三、国家投资政策对城乡关系的影响
四、引起城乡关系变化的其他原因
第三节 “一五”时期新型城乡关系下的城市与农村发展
一、“一五”时期新型城乡关系对城市、乡村的推动作用
二、“一五”时期城乡关系对农村和城市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
第三章 建国初期城乡关系的历史审视
第一节 建国初期城乡关系总的评估
一、建国初期城乡关系的特点
二、城乡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
第二节 建国初期的城乡关系对以后城乡格局的影响
一、“一五”时期的城乡关系奠定了城乡二元对立格局
二、“一五”时期城乡关系对当前城乡关系格局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声明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二元社会结构形成的历史考察[J]. 肖冬连. 中共党史研究. 2005(01)
[2]“一五”时期中国城镇就业政策研究[J]. 梁胜宇. 中共党史研究. 2005(01)
[3]论近代中国城乡关系与城市化发展的低速缓进[J]. 蔡云辉. 社会科学辑刊. 2004(02)
[4]统筹城乡发展的科学内涵[J]. 胡进祥. 学术交流. 2004(02)
[5]当代中国户籍制度形成与沿革的宏观分析[J]. 王海光. 中共党史研究. 2003(04)
[6]我国的城乡关系及其社会变迁[J]. 张汝立. 社会科学战线. 2003(03)
[7]户籍制度改革与城乡关系的协调发展[J]. 陆益龙. 学海. 2001(06)
[8]对中国城乡分割政策的道德审视——与早期华人在美国社会境遇的比较[J]. 李远行,董颖鑫. 学术界. 2001(03)
[9]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初探[J]. 范翠红.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2)
[10]建国后城乡关系演变刍议[J]. 张化. 中共党史研究. 2000(02)
本文编号:34441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444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