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南下与国家革命

发布时间:2021-10-23 04:02
  很长时间以来,国民党改组革新和国共合作是阐释北伐成功的主流观点。近些年,研究界多从南北新旧文化差异为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寻找深层支撑,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众多作家南下,成为这一逻辑的有效性体现。然而,从《广州民国日报》及其副刊来看,作家南下其实是南方"新"文化的"果"而非"因",同时,比国民党改组革新更重要的一个"新"却被忽略了,那就是再造"新国"。从国民党一大确定"再造新国"这一头号议题,到"五卅"之后成立新国民政府,再到后来的北伐,南方一步步推进再造民国的国民革命。新旧民国的革命与反革命之争,既是我们把握南方革命进展的内在逻辑,也是我们理解作家南下的最主要因素。1924—1928年间新旧"两个民国"道与势的变迁所引发的知识分子群体震荡,是一个特别重大却尚未展开的命题。 

【文章来源】:文学评论. 201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一被忽略的再造新国
二新旧“民国”的革命书写
三南下作家与党化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另一种叙述——中国青年党视野下的革命与文学[J]. 张武军.  文学评论. 2018(02)
[2]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从记录稿到改定稿[J]. 鲍国华.  鲁迅研究月刊. 2016(07)
[3]国家与革命——大文学视野下的郭沫若思想转变[J]. 李怡.  学术月刊. 2015(02)
[4]自我历史的遮蔽与重叙——鲁迅为何否定《鲁迅在广东》[J]. 邱焕星.  鲁迅研究月刊. 2014(07)
[5]鲁迅世界的多重民国影像[J]. 张中良.  甘肃社会科学. 2014(04)
[6]高山滚石:20世纪中国革命的连续与递进[J]. 王奇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5)
[7]鲁迅与顾颉刚关系重探[J]. 邱焕星.  文学评论. 2012(03)
[8]在与国共两党的关系中看郭沫若的1926-1927——兼论与此相关的史料之解读及补充[J]. 蔡震.  郭沫若学刊. 2007(01)
[9]南北新旧与北伐成功的再诠释[J]. 罗志田.  开放时代. 2000(09)
[10]鲁迅脱离中山大学原因探辩[J]. 张硕城,张良栋.  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03)



本文编号:34524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4524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4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