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南京棚户区研究(1927-1937年)
发布时间:2021-11-12 22:24
近代棚户问题是中国城市现代转型衍生的社会病态,在工弱商强的城市化模式推动下,源源不断的离村农民涌入城市,沦为棚户这一城市的边际人。南京作为国民政府的首善之区,棚户问题尤为严重。早在1898年下关开埠通商后,南京便出现了最早的棚户区。1928年,国民政府奠都后,棚户区的规模随着人口的急遽增长而不断扩大,最高时期棚户人口几占全市人口的五分之一,南京的大街小巷、城里城外皆充斥着破陋不堪的棚屋。南京棚户问题的形成,表面上是由人口膨胀、地政改革不力而导致的“房荒”结果,但从根源来说实则是南京近代人口城市化嬗变的特殊产物。背井离乡的棚户身无长物,缺乏谋生的知识技能,他们只能依靠自己的一身蛮力,从事城市社会中最低贱的职业。尽管他们耗尽了体力,收入却十分的微薄。他们的生活状况实在令人堪忧,衣食住行无不反映了他们的贫困。但作为近代城市化的主要参与者,棚户经历了由乡村社会到城市社会、由传统文化到现代文明的渐变,他们既是在城市生活、谋生的乡下人,也是背井离乡、受到现代性熏陶的新一代城市人,在他们身上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并存、礼俗与法理同在的特征,他们成了不折不扣的“边际人”。无处不在的棚屋,不但有碍市容观瞻、消...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四、论文框架与创新不足
1、论文框架
2、创新之处
3、不足之处
第一章 南京现代化进程中的棚户区
第一节 棚户区的形成
一、下关开埠与早期棚户区
二、国府奠都与棚户区的扩散
三、人口城市化与棚户区的形成
第二节 棚户区的规模与分布
一、棚户区的规模
二、棚户区的分布
第二章 南京棚户区的人口结构与生活状况
第一节 人口的自然结构
一、家庭规模
二、性别结构与年龄结构
第二节 人口的社会经济结构
一、婚姻状况
二、职业构成
三、教育程度、宗教信仰与娱乐生活
第三节 棚户家庭的生活状况
一、收支状况
二、生活水平
第三章 南京市政当局的棚户区改造
第一节 棚户区引发的社会问题
一、市容问题
二、消防问题
三、治安问题
四、卫生问题
五、贫困问题
第二节 刘纪文、魏道明主政时期的初步改造
一、棚户的初期取缔与迁移
二、早期平民住宅的建筑及规划
第三节 石瑛主政时期的棚户改善运动
一、棚户的全面取缔
二、棚户迁移:四所村棚户区与首都贫民住宅区
三、平民住宅区的增建
第四节 马超俊主政时的贫民住宅区与平民住宅整理运动
一、首都贫民住宅区的续建
二、平民住宅区的建筑与整理
第五节 抵制与抗争:棚户对现代改造的回应
第六节 南京棚户区改造的评价
一、南京棚户区改造的特点
二、南京棚户区改造的局限
第四章 南京各界对棚户区的社会救助
第一节 常规救助
一、卫生防疫
二、贷款救济
三、教育救济
四、综合救济
第二节 灾后救济
一、政府救济
二、各界救济
结语
一、南京棚户群体的角色分析
二、南京棚户区改造的社会学分析
附录(一)、政策法规
附录(二)、相关图片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边缘人:民国南京人力车夫群体探析[J]. 郑忠,王洋.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2]抗战前南京政府平民住宅建设浅析[J]. 李常宝.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4)
[3]国家权力、城市住宅与社会分层——以民国南京住宅建设为中心[J]. 陈蕴茜. 江苏社会科学. 2011(06)
[4]工业化时代的住房保障——基于民国时期劳工住宅问题的分析[J]. 宣朝庆,赵芳婷.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5]南京平民住宅问题补正[J]. 张晓晓. 近代史研究. 2011(03)
[6]试析工部局处理棚户区问题的政策[J]. 秦祖明. 社会科学论坛. 2010(24)
[7]民国时期的平民住宅及其制度创建——以北平为中心的研究[J]. 唐博. 近代史研究. 2010(04)
[8]1927-1937年南京住房问题之考察[J]. 侯风云. 江苏社会科学. 2010(02)
[9]河道、风水、移民:近代上海城周聚落的解体与棚户区的产生[J]. 吴俊范. 史林. 2009(05)
[10]近代上海棚户区与国民政府治理能力[J]. 蔡亮. 史林. 2009(02)
硕士论文
[1]1927年-1937年南京住宅建设问题研究[D]. 邢向前.南京师范大学 2012
[2]近代江南的棚户问题研究[D]. 白花蕊.安徽师范大学 2011
[3]上海市棚户区空间变迁研究(1927年—至今)[D]. 孟眉军.华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91744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四、论文框架与创新不足
1、论文框架
2、创新之处
3、不足之处
第一章 南京现代化进程中的棚户区
第一节 棚户区的形成
一、下关开埠与早期棚户区
二、国府奠都与棚户区的扩散
三、人口城市化与棚户区的形成
第二节 棚户区的规模与分布
一、棚户区的规模
二、棚户区的分布
第二章 南京棚户区的人口结构与生活状况
第一节 人口的自然结构
一、家庭规模
二、性别结构与年龄结构
第二节 人口的社会经济结构
一、婚姻状况
二、职业构成
三、教育程度、宗教信仰与娱乐生活
第三节 棚户家庭的生活状况
一、收支状况
二、生活水平
第三章 南京市政当局的棚户区改造
第一节 棚户区引发的社会问题
一、市容问题
二、消防问题
三、治安问题
四、卫生问题
五、贫困问题
第二节 刘纪文、魏道明主政时期的初步改造
一、棚户的初期取缔与迁移
二、早期平民住宅的建筑及规划
第三节 石瑛主政时期的棚户改善运动
一、棚户的全面取缔
二、棚户迁移:四所村棚户区与首都贫民住宅区
三、平民住宅区的增建
第四节 马超俊主政时的贫民住宅区与平民住宅整理运动
一、首都贫民住宅区的续建
二、平民住宅区的建筑与整理
第五节 抵制与抗争:棚户对现代改造的回应
第六节 南京棚户区改造的评价
一、南京棚户区改造的特点
二、南京棚户区改造的局限
第四章 南京各界对棚户区的社会救助
第一节 常规救助
一、卫生防疫
二、贷款救济
三、教育救济
四、综合救济
第二节 灾后救济
一、政府救济
二、各界救济
结语
一、南京棚户群体的角色分析
二、南京棚户区改造的社会学分析
附录(一)、政策法规
附录(二)、相关图片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边缘人:民国南京人力车夫群体探析[J]. 郑忠,王洋.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2]抗战前南京政府平民住宅建设浅析[J]. 李常宝.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4)
[3]国家权力、城市住宅与社会分层——以民国南京住宅建设为中心[J]. 陈蕴茜. 江苏社会科学. 2011(06)
[4]工业化时代的住房保障——基于民国时期劳工住宅问题的分析[J]. 宣朝庆,赵芳婷.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5]南京平民住宅问题补正[J]. 张晓晓. 近代史研究. 2011(03)
[6]试析工部局处理棚户区问题的政策[J]. 秦祖明. 社会科学论坛. 2010(24)
[7]民国时期的平民住宅及其制度创建——以北平为中心的研究[J]. 唐博. 近代史研究. 2010(04)
[8]1927-1937年南京住房问题之考察[J]. 侯风云. 江苏社会科学. 2010(02)
[9]河道、风水、移民:近代上海城周聚落的解体与棚户区的产生[J]. 吴俊范. 史林. 2009(05)
[10]近代上海棚户区与国民政府治理能力[J]. 蔡亮. 史林. 2009(02)
硕士论文
[1]1927年-1937年南京住宅建设问题研究[D]. 邢向前.南京师范大学 2012
[2]近代江南的棚户问题研究[D]. 白花蕊.安徽师范大学 2011
[3]上海市棚户区空间变迁研究(1927年—至今)[D]. 孟眉军.华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917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491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