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重庆《新华日报》、《中央日报》副刊上的文艺论争

发布时间:2017-05-07 12:02

  本文关键词:抗战时期重庆《新华日报》、《中央日报》副刊上的文艺论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卢沟桥上的一声炮响,打破了近代中国政治中心偏东部的格局,国民政府西迁,带来了西部城市——重庆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推动了重庆战时文化中心地位的形成。全国各大报纸的陆续迁入,文人大家云集,也使得重庆成为了战时舆论中心。 新闻舆论是公众舆论中一种特殊的、经过平衡化处理的表达方式,具有较大的权威性和导向性。其主体通常为新闻媒体或“媒体人”。党报作为新闻媒体的一种,其所表现出的新闻舆论自然代表了党派的意见。本文以抗战时期重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机关报——《新华日报》和《中央日报》为研究对象,较为详细地介绍了重庆《新华日报》和《中央日报》上有关文艺的报道、评论和对文艺论争的参与,运用历史研究、量化研究等方法,对两报的文艺舆论加以比较分析,试图总结《新华日报》和《中央日报》在文艺宣传及论争上的得失。 首先,本文介绍了抗战时期重庆的文化生态,分别从大家荟萃、作品繁多、平台丰富及言论管制措施等方面,介绍重庆抗战文化中心地位的形成。随后以1938年10月25日至1945年8月15日期间的《新华日报》为对象,从党报地位和发展历程对《新华日报》的副刊做了纵向研究,介绍《新华日报》副刊的发展及受众群体;以1938年9月15日至1945年8月16日期间的重庆《中央日报》为研究对象,从言论、版面、专页等方面对《中央日报》进行了纵向考察,,分析《中央日报》副刊编辑和文化报道的风格。 其次,副刊作为抗战时期重庆各报竞争的对象,《新华日报》和《中央日报》也都十分重视,争先搭建文艺平台。抗战时期重庆文艺界发生了四次较大规模的文艺论争:抗战中的文艺、“与抗战无关”论、文艺民族形式及“战国策”派。通过梳理《中央日报》与《新华日报》副刊的参与程度与立场,考察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在文化舆论方面日渐明显的论争趋势,体现出双方对文艺领导权的争夺。 再次,从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两个方面着手,选取戏剧运动、文协及援助贫病作家三个社会热点,采用量化与质化相结合、内容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比《新华日报》与《中央日报》上新闻舆论的数量、侧重点及关注程度,分析二者为抗战重庆文艺运动所作的贡献。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运用新闻史、舆论学与传播学的交叉分析、质化与量化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认为,在抗战建国的时代背景下,身为党报,《新华日报》和《中央日报》都能自觉地扛起大旗,将文化纳入抗战建国的统一战线中,充分发挥文化在团结民众共同抗日上的优势,发动义演募捐、抗战动员、文化劳军等活动。但是,毕竟阶级立场不同,《新华日报》的受众更为广泛和平民化,同时舆论引导技术娴熟,能够相机抓住舆论热点引导民众,在版面上吸引读者注意,在编辑队伍上专业度与党性并重,故而能够在抗战文化舆论中占得先锋;在新闻实践和社会活动中,坚持定位明确、高度重视、编辑齐整,因此能变小为大,在国民政府严格的新闻统制环境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一方面军”。
【关键词】:战时重庆 文艺论争 新闻舆论 《中央日报》 《新华日报》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120.9;K265;G219.29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 绪论9-21
  • 1.1 选题缘起与及意义9-10
  • 1.2 文献综述10-18
  • 1.2.1 抗战时期的重庆研究现状10-11
  • 1.2.2 《新华日报》的研究现状11-13
  • 1.2.3 《中央日报》的研究现状13-15
  • 1.2.4 抗战文艺论争的研究现状15-17
  • 1.2.5 国共舆论比较的研究现状17-18
  • 1.3 理论支撑18
  • 1.4 选题创新与局限18-21
  • 2 抗战时期重庆的文艺生态21-27
  • 2.1 大家荟萃21
  • 2.2 作品繁多21-23
  • 2.3 平台丰富23-24
  • 2.4 言论“自由”24-27
  • 3 抗战时期的《新华日报》27-35
  • 3.1 《新华日报》的概况27-29
  • 3.2 《新华日报》的副刊29-35
  • 3.2.1 争取受众:摸索期的副刊29-31
  • 3.2.2 综合性文艺副刊:《新华副刊》31-35
  • 4 抗战时期的《中央日报》35-43
  • 4.1 《中央日报》的概况35-36
  • 4.2 《中央日报》的副刊36-43
  • 4.2.1 专页丰富37
  • 4.2.2 文艺副刊37-43
  • 5 副刊上的文艺“论战”43-53
  • 5.1 话语平台的受众43-44
  • 5.2 文艺话语的论战44-53
  • 5.2.1 抗战中的文艺45-46
  • 5.2.2 “与抗战无关”论46-48
  • 5.2.3 文艺民族形式48-49
  • 5.2.4 “战国策”派49-53
  • 6 文艺话题的较量53-69
  • 6.1 新闻评论的较量53-58
  • 6.2 新闻报导的较量58-69
  • 6.2.1 戏剧运动58-62
  • 6.2.2 文协62-65
  • 6.2.3 援助贫病作家65-69
  • 7 结论69-71
  • 致谢71-73
  • 参考文献73-81
  • 附录81-86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81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81-82
  • C 重庆时期《中央日报》参与文艺论争文章82-85
  • D 重庆时期《新华日报》参与文艺论争文章85-8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随红松;;中国近代离婚观念的嬗变——以《中央日报》离婚启事为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2 邓静;;《新华日报》在文艺统战中的多重身份[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1期

3 刘洪;;试析抗战时期《新华日报》的经营管理[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唐正芒;论抗战时期大后方关于文艺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5 段从学;;文坛究竟座落在何处——论文协同人对“与抗战无关论”的批判[J];晋阳学刊;2010年01期

6 袁盛勇;“民族形式”论争的历史性回顾与反思[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刘维生;刘旺;;试论1943年国共两党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论战——以《中央日报》和《解放日报》为中心[J];衡水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李新;;论“与抗战无关论”中的审美话语诉求[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9 吴立昌;重读梁实秋的“与抗战无关”论[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10 徐思彦;;官与民:对《中央日报》《大公报》七七社论的文本分析[J];学术界;200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宫富;民族想象与国家叙事[D];浙江大学;2004年

2 路晓冰;文化综合格局中的战国策派[D];山东大学;2006年

3 尹莹;小说中的重庆[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春龙;蒋廷黻与善后救济[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悦;抗战时期重庆电影文学叙事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德亮;《中央日报·平明》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芳;张恨水抗战小说中的陪都重庆因素[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美娜;重庆版《新华日报》文艺副刊叙事诗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程艳芬;重庆版《大公报》文艺副刊的抗战诗歌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张家飞;国民党危亡之秋的应对与反省[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曹炎;抗战时期《新华日报》、《中央日报》、《大公报》舆论宣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印超;媒体视角下的大国意识(1943-1945)[D];复旦大学;2011年

9 曹雪颖;抗战时期《中央日报》社论的舆论引导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李全记;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战时文化宣传工作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抗战时期重庆《新华日报》、《中央日报》副刊上的文艺论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97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497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1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