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电影高等教育(1951-2005年)史学评述

发布时间:2021-11-18 21:13
  <正>纵观台湾电影史,无论是早已声名远扬的侯孝贤、李安、蔡明亮等,还是新晋崛起的杨雅喆、黄信尧等,都在台湾本土接受过电影高等教育,可谓人才辈出。然而以往对台湾电影的研究却鲜少从教育角度出发,实属遗憾。因此,本文聚焦于台湾电影高等教育的发展,意图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拓展台湾电影史研究的领域和维度。台湾的电影教育最早滥觞于日据时期。1922年6月,《台湾教育》第241期有关于"活动写真讲习会"的报道,在总督府二楼餐厅举行电影人才培养训练班,主要培 

【文章来源】:电影评介. 2019,(1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初创萌芽:作为戏剧教育的附庸(1951-1966年)
二、发展探索:四校鼎立与独立宣言(1966-1981年)
三、日渐蓬勃:传播视阈与学制困局(1981-1994年)
四、趋近成熟:多元媒介下的转型升级(1994-2005年)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金时代序曲:20世纪50年代台湾电影专业教育史略[J]. 秦宗鹏.  电影评介. 2019(07)
[2]中国电影学派的主体意识建构——以“影戏”理论为中心的考察[J]. 李宁.  电影新作. 2018(01)
[3]戏剧电影教育的融合[J]. 赵宁宇.  当代电影. 2017(12)
[4]当代台湾电影评论和理论的演进[J]. 孙慰川.  电影文学. 2010(03)
[5]台湾高等教育的世纪回眸与前瞻[J]. 冯增俊.  现代大学教育. 2004(05)
[6]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J]. 张暖忻,李陀.  电影艺术. 1979(03)



本文编号:35036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5036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7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