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循与清末民初中国政情

发布时间:2022-01-01 06:38
  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忠实历史为原则,以档案史料为依据,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这一个案研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考察、探讨和诠释清末民初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中国政治演变,探寻中西方文明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作为落后文明一方欲立足于世界民疾之林所应采取的应对措施,从而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历史的借鉴。 就人物本身而言,本文认为,莫理循在华生活21年期间,其个人对待中国的思想、感情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到中国之初,莫理循是用一种傲慢、鄙视、轻蔑的眼光看待中国的一切,在他的观念中,中国纯粹是世界列强争夺的乐园,而他的职责就是要维护大英帝国在华的利益。这时的莫理循所表现出的完全是一付英国侵略中国‘帮凶’的嘴脸。但随着在中国生活时间的延长,亲历了中国国内所发生的一系列政治、社会变革后,莫理循逐渐演变为一个同情中国、热爱中国、维护中国利益,并最终献身于中国事业的中国人民的朋友。 本文认为,莫理循对待中国思想、感情、观念上的演变并非纯粹源自于其自身的本性发展,而是与中国社会自身的进步、发展密切相关的。从总体上...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2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莫理循与列强在华角逐
    第一节 为英国加入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推波助澜
        一、 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争夺与莫理循来华
        二、 为英国政府和社会了解远东形势提供及时、准确的通讯报道
        三、 推动英国加入对华争夺
        四、 质疑“门户开放政策”,鼓吹瓜分中国
    第二节 鼓吹与挑动日俄战争
        一、 竭力鼓吹和积极推动英日同盟的建立
        二、 鼓吹和挑动日俄战争
        三、 力主彻底打败俄国,反对朴茨茅斯会议
        四、 莫理循所鼓动的日俄战争对中国清末政治所造成的影响
    第三节 抨击日俄战争后日本在中国的的侵略行径
第二章 莫理循与清末民初中国政治
    第一节 辛亥革命前的政治主张与活动
        一、 同情维新
        二、 反对义和团运动
        三、 支持“新政”
    第二节 辛亥革命:莫理循助袁夺权
        一、 最初反应:对武昌起义的肯定
        二、 鼎立襄助袁世凯
        三、 力促英国政府支持袁世凯建立共和政权
        四、 蛊惑、恫吓南方革命党人交权袁世凯
        五、 操纵和策划外国商会向清廷请愿,加入袁世凯的逼宫活动
        六、 支持袁世凯拒绝迁都南京
        七、 对于莫理循在辛亥革命中的活动之评价
    第三节 从出任大总统政治顾问到反对袁世凯“帝制自为”
        一、 出任大总统政治顾问
        二、 极力维护袁世凯
        三、 莫理循心目中的孙中山与革命党
        四、 反对袁世凯“帝制自为”
第三章 奠理循与民国对外关系
    第一节 莫理循与克利斯浦借款
        一、 克利斯浦借款出笼的背景
        二、 为克利斯浦借款奔波
        三、 克利斯浦借款对莫理循的影响
    第二节 莫理循与蒙、藏边疆危机
        一、 辛亥革命前后的蒙、藏边疆危机
        二、 莫理循关于解决中国蒙、藏问题的活动
        三、 莫理循与蒙、藏问题之评述
    第三节 推动中国“参战”
        一、 莫理循第一次谋划中国参战的失败
        二、 莫理循的继续努力和中国正式参战
        三、 莫理循推动中国参战的是非功过
    第四节 巴黎和会:莫理循为中国出谋划策
第四章 奠理循的心路历程
    第一节 从“种族敌视”到伸张正义
    第二节 “第二故乡”不了情
    第三节 莫理循书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文章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旅大租借交涉中李鸿章、张荫桓的“受贿”问题[J]. 马忠文.  学术界. 2003(02)
[2]贝思福访华述论[J]. 戴银凤.  近代史研究. 2003(01)
[3]刍议列强对洪宪帝制的态度及影响[J]. 邓亦武.  唐都学刊. 2002(04)
[4]英国秘密档案中记载的民国初年护理西藏办事长官陆兴祺——兼论印度华侨在维护中央对西藏的主权中所起的重要作用[J]. 房建昌.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4)
[5]辛亥革命与清末“新政”的内在联系及其他[J]. 郭世佑.  学术研究. 2002(09)
[6]试析20世纪初晚清教案趋于消亡的原因[J]. 周萍.  历史教学. 2002(08)
[7]刍议列强对袁世凯上台的支持[J]. 邓亦武.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04)
[8]莫理循与王府井大街[J]. 可南,力天.  文史天地. 2002(04)
[9]社会分野与思想竞争:传教士与义和团的微妙互动关系[J]. 罗志田.  清史研究. 2002(01)
[10]义和团运动期间国内政治分野[J]. 高路,金强.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1)



本文编号:35618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5618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6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