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抗战归国”再考察

发布时间:2022-01-06 10:43
  <正>1937年7月27日,流亡日本十年的郭沫若,冒着生命危险回到了祖国。这一事件不仅在当时造成极大轰动,且被纳入忘身忧国、毁家纾难的民族主义叙事,逐渐凝固为一种共识。然而,深入考察郭沫若归国前后的经历,会发现这种"共识"有过于简单化的倾向,不足以反映他的艰难抉择及复杂心理。郭沫若1937年"归去来",对应着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思虑起伏和人生追求,既是理解 

【文章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2019,(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十年前事今犹昨”②:流亡缘起
二、“有鸟志乔迁”25:决绝背后的踌躇
三、“又当投笔请缨时”:在两党之间
余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恢复党权运动”与《请看今日之蒋介石》的写作[J]. 邹佳良.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8(03)
[2]郭沫若归国与庐山会议筹备工作关系考[J]. 廖久明.  郭沫若学刊. 2017(03)
[3]郭沫若归国与何廉所起作用考[J]. 廖久明.  新文学史料. 2015(03)
[4]郭沫若归国抗战缘由考[J]. 廖久明.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3(09)
[5]郁达夫1936年底的日本之行与郭沫若归国关系考[J]. 廖久明.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0(02)
[6]在与国共两党的关系中看郭沫若的1926-1927——兼论与此相关的史料之解读及补充[J]. 蔡震.  郭沫若学刊. 2007(01)
[7]抗战期间国共关系研究50年[J]. 杨奎松.  抗日战争研究. 1999(03)
[8]郭沫若与于立群[J]. 魏奕雄.  郭沫若学刊. 1997(03)
[9]同志爱——黄慕兰与郭沫若(续)[J]. 袁小伦,高宏的,刘坤仪.  党史天地. 1994(06)
[10]第三厅——国统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个战斗堡垒[一][J]. 阳翰笙.  新文学史料. 1980(04)



本文编号:35723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5723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5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