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共进社的社会改造思想
发布时间:2022-01-09 01:31
五四时期,中国出现众多的社团组织。旅京陕籍进步学生在北京创建了共进社。该社团起源于1921年10月在北京创刊的《共进》半月刊杂志,以“提倡文化,改造社会”为宗旨,公开声称改造社会。在1922年10月扩大后,共进社以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陕西为改造目标,依靠陕西知识分子、农民阶级、商业阶级和工人阶级等被压迫阶级力量,采用宣传、联合同盟者和群众运动等改造方式,对陕西的教育、文化、风俗、政治、经济等进行全面改造。其中,旅京陕籍进步学生的成长壮大、陕西的局势变换、现代西方新思想文化的传播等是共进社社会改造思想形成的基本条件;共进社成立后,地方分团组织的建立,又促进这一思想更为广泛的传播。共进社的社会改造经历了一个由“革新”向“革命”演变:共进社由促进陕西自治(期间,也有人提出“知识阶级摄政”)到确定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陕西;社会改造领域由侧重于教育和政治等方面的改造,发展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风俗等全方位的社会改造;社会改造方式亦由宣传鼓动,联合同盟者,群众性改造等“革新”方式向国民革命“改造”。共进社社会改造道路也就由民主“革新”发展到“国民革命”。共进社社会改造的这种演变是中国当时社会整体...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共进社研究概况
三、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共进社社会改造思想的形成
一、共进社概况
二、共进社社会改造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 共进社的社会改造思想的内容
一、共进社社会改造思想的内涵
二、共进社的社会改造目标
三、共进社的社会改造方法与手段
四、共进社的社会改造道路
五、共进社社会改造的基本力量
六、陕西地方改造与全国改造的关系
第三章 共进社社会改造思想的影响及评价
一、共进社社会改造思想的影响
二、共进社社会改造思想的总体评价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威武不屈之屈武[J]. 叶介甫. 党史纵览. 2006(05)
[2]《新青年》在中国西部的传播——以川陕为考察中心[J]. 申朝晖,李继凯.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3]民国时期的陕西旅京学生与陕西社会——以《秦钟》、《共进》杂志为例[J]. 尚季芳. 社会科学战线. 2006(02)
[4]整体改造和点滴改革:“问题与主义”之争再认识之二[J]. 罗志田. 历史研究. 2005(05)
[5]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独立评论》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J]. 张太原. 历史研究. 2002(04)
[6]论陕西人民对新民主义革命的贡献[J]. 袁武振. 理论导刊. 2001(10)
[7]精心育人 誉满三秦——魏野畴教育业绩略述[J]. 郑涵慧. 陕西社会主义学院院刊. 1995(04)
[8]大江南北留英名 一门忠烈献赤胆——中共第一任云南省委书记王德三传略[J]. 杨佳贤. 云南档案. 1994(03)
[9]李大钊和陕西革命运动[J]. 石洁,张守宪.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03)
[10]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早期传播[J]. 李振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01)
硕士论文
[1]王光祈的社会改造思想研究[D]. 黄民文.湘潭大学 2007
[2]论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原因[D]. 刘健强.首都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77673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共进社研究概况
三、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共进社社会改造思想的形成
一、共进社概况
二、共进社社会改造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 共进社的社会改造思想的内容
一、共进社社会改造思想的内涵
二、共进社的社会改造目标
三、共进社的社会改造方法与手段
四、共进社的社会改造道路
五、共进社社会改造的基本力量
六、陕西地方改造与全国改造的关系
第三章 共进社社会改造思想的影响及评价
一、共进社社会改造思想的影响
二、共进社社会改造思想的总体评价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威武不屈之屈武[J]. 叶介甫. 党史纵览. 2006(05)
[2]《新青年》在中国西部的传播——以川陕为考察中心[J]. 申朝晖,李继凯.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3]民国时期的陕西旅京学生与陕西社会——以《秦钟》、《共进》杂志为例[J]. 尚季芳. 社会科学战线. 2006(02)
[4]整体改造和点滴改革:“问题与主义”之争再认识之二[J]. 罗志田. 历史研究. 2005(05)
[5]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独立评论》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J]. 张太原. 历史研究. 2002(04)
[6]论陕西人民对新民主义革命的贡献[J]. 袁武振. 理论导刊. 2001(10)
[7]精心育人 誉满三秦——魏野畴教育业绩略述[J]. 郑涵慧. 陕西社会主义学院院刊. 1995(04)
[8]大江南北留英名 一门忠烈献赤胆——中共第一任云南省委书记王德三传略[J]. 杨佳贤. 云南档案. 1994(03)
[9]李大钊和陕西革命运动[J]. 石洁,张守宪.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03)
[10]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早期传播[J]. 李振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01)
硕士论文
[1]王光祈的社会改造思想研究[D]. 黄民文.湘潭大学 2007
[2]论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原因[D]. 刘健强.首都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776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577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