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教育社研究(1935-1948年)
发布时间:2017-05-12 05:07
本文关键词:中国卫生教育社研究(1935-1948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不断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欺辱,中国人民饱受苦难。中国的有识之士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复兴,探索了很多救国之路,如“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等,也包括“卫生救国”。近代卫生救国思想兴起于维新变法时期,在民国时期得到继承和发展,至抗战前卫生救国日益迫切。中国卫生教育社正是在这样的思潮下成立的。中国卫生教育社于1935年成立,到1948年结束。是在陈果夫、胡定安等人的倡导下,集合中国教育界、医学界、政界人士组成的倡导卫生教育的民间学术团体。它具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并且通过举办大量学术活动及卫生活动进行了广泛的卫生教育宣传。学术活动包括举办4次年会、参加中国教育学术团体联合年会以及出版《战时医政》等刊物;卫生活动包括举办4次大型的卫生教育展览会、举行儿童健康比赛以及开展民族健康运动等。这些活动致力于向民众普及公共卫生知识,提高民众公共卫生意识。中国卫生教育社的活动内容符合战争需求,活动方式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具有充当政府卫生咨询机构的性质。中国卫生教育社虽是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但由于当时政局动荡,社团辗转西迁等原因,中国卫生教育社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色。中国卫生教育社的成立及发展普及了卫生知识、推动了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也配合了国民政府的新生活运动。中国卫生教育社作为民国时期重要的民间卫生学术团体,团结了一大批医学、教育人才,充实了中国的卫生力量,弥补了政府开展卫生教育力量之不足,从而推动了中国卫生的近代化。
【关键词】:中国卫生教育社 卫生教育 公共卫生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2-09;K2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绪论8-16
- (一) 学术综述及研究意义8-12
- (二) 研究框架和重难点12-13
- (三) 资料来源及研究方法13-14
- (四) 概念说明14-16
- 第一章 中国卫生教育社的成立与发展16-39
- 第一节 中国卫生教育社的成立缘由与成立概况16-24
- 一、近代以来中国卫生教育的兴起16-17
- 二、成立缘由17-20
- 三、成立基本概况20-24
- 第二节 中国卫生教育社的组织机构与演变24-34
- 一、组织机构与基本职能24-26
- 二、中国卫生教育社的发展演变26-34
- 第三节 中国卫生教育社职员构成分析34-39
- 一、中国卫生教育社职员的籍贯分析34-35
- 二、中国卫生教育社职员的学历分析35-37
- 三、中国卫生教育社职员职业分布分析37-39
- 第二章 中国卫生教育社的主要学术活动39-56
- 第一节 举行年会39-47
- 一、历届年会基本情况39-43
- 二、历届年会的主要内容43-47
- 第二节 参加中国教育学术团体联合年会47-51
- 一、参加联合年会的基本情况47-49
- 二、提交卫生议案与内容49-51
- 第三节 出版刊物51-56
- 一、出版年会特刊52-54
- 二、刊行《战时医政》54-55
- 三、出版《民族健康》特辑及《社会卫生》55-56
- 第三章 中国卫生教育社的主要卫生活动56-71
- 第一节 举办卫生教育展览会56-62
- 一、四次卫教展览会的基本情况56-59
- 二、卫教展览会活动的特点59-62
- 第二节 发起民族健康运动62-65
- 一、民族健康运动方案的提出62-63
- 二、民族健康运动的举办63-65
- 第三节 举行儿童健康比赛65-71
- 一、在上海举办儿童健康比赛65-70
- 二、在沅陵、北碚举办儿童健康比赛70-71
- 第四章 中国卫生教育社的特点与影响71-86
- 第一节 中国卫生教育社的特点71-78
- 一、活动内容符合战争需求71-73
- 二、活动方式生动活泼、寓教于乐73-75
- 三、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75-76
- 四、具有政府卫生咨询机构的性质76-78
- 第二节 中国卫生教育社的影响78-86
- 一、有利于进一步树立民众卫生观念,革除不良的卫生习俗78-80
- 二、团结组织了一大批医学、教育人才,充实了中国的卫生力量80-83
- 三、配合了国民政府倡导的新生活运动83-86
- 结语86-89
- 参考文献89-98
- 附录98-105
- 后记10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黎志辉;;川谣·川灾·川政——抗战前夕四川的统一化进程[J];抗日战争研究;2009年04期
2 王东杰;国中的“异乡”: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旅外川人认知中的全国与四川[J];历史研究;2002年03期
3 卢淑樱;;科学、健康与母职:民国时期的儿童健康比赛(1919-1937)[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4 吴郁琴;肖赣,
本文编号:3588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58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