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后的会道门与乡村社会 ——以安徽为例

发布时间:2022-02-15 23:30
  会道门是会门和道门的合称,是带有宗教和封建迷信色彩的民间秘密结社。解放战争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安、大面积的灾荒和饥馑,社会控制的弱化,为会道门提供了孽生和迅速蔓延的社会环境,安徽会道门得到了急剧的膨胀和发展。会道门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往往成为农民和其他下层组织进行反抗斗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北洋军阀时期,会道门在防匪、护庄、抗税方面都起了一定的作用,在抗日战争期间,一些会道门组织还抗击过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然而解放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政府的扶植利用和客观环境的变化,安徽会道门的封建性、落后性和破坏性益发显露出来,并通过制造政治谣言和发动暴乱,导致了安徽乡村社会的失序。新政权通过政治瓦解和武力镇压的方式,将安徽会道门组织发动的暴乱一一平息,并在平息暴乱后进行了积极的宣传和善后处理。通过采取正确的政策和策略以及大规模群众运动的方式,新政权彻底取缔瓦解了安徽会道门组织。但是由于建国初期多从政治角度去认定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往往被视为政治问题,取缔会道门运动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有些地方打击面过大并出现了冤假错案。在取缔会道门的同时,新政权通过国家权力的扩张,加强了对地方的社会...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及选题意义
    二、相关研究历史及现状
    三、研究资料、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解放战争时期安徽会道门的勃兴
    第一节 勃兴缘由
        一 政局的动荡不安与社会控制的弱化
        二 自然灾害的频发和民众“入道避劫”的心理
        三 教育的极端落后与迷信思想的盛行
    第二节 勃兴概况
        一 会道门的传播、分布及特点
        二 天门道和大刀会透视
第二章 建国前夕的安徽会道门与乡村社会
    第一节 会道门日常活动与安徽乡村社会
        一 会道门的社会功能
        二 会道门对乡村社会的危害
    第二节 国民党的扶植利用和会道门性质的蜕变
        一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对会道门政策的转变
        二 安徽会道门性质的蜕变
    第三节 会道门的彻底反动与匪化
        一 制造谣言、蛊惑人心
        二 组织暴动、妄图变天
第三章 安徽会道门的取缔与乡村社会秩序的重建
    第一节 建国前后中共对会道门政策的演变
        一 团结和稳住
        二 解散并取缔
        三 从把会道门头子列为反革命分子到全面取缔会道门运动
    第二节 平息会道门暴乱
        一 对暴乱前的会道门进行积极侦察和政治瓦解
        二 对暴乱后的会道门进行坚决镇压
        三 镇压后的善后处理和宣传
    第三节 取缔安徽会道门运动
        一 取缔会道门的策略、方式与步骤
        二 全面取缔运动的成效与不足
第四章 乡村社会的重构与安徽会道门的渐趋消亡
    第一节 国家权力的扩张
        一 国家政权的下移和地方控制的加强
        二 土地改革的推行和乡村权威的转换
    第二节 乡村社会组织的革新
        一 群众组织——农民协会
        二 经济组织——互助组、合作社
    第三节 乡村社会信仰的重塑
        一 农民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 迷信思想的破除和领袖崇拜的形成
结语
参考资料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变迁的折射:20世纪50年代的“毛人水怪”谣言初探[J]. 李若建.  社会学研究. 2005(05)
[2]新中国建立前后华北农村破除迷信探析[J]. 李晓晨.  中共党史研究. 2005(04)
[3]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对帮会政策的演变[J]. 张皓,张子琴.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 2004(05)
[4]我国农民医疗保障的现状与对策选择[J]. 宋斌文,熊宇虹,张强.  调研世界. 2003(11)
[5]建国初期江苏取缔会道门工作述论[J]. 王海燕,吴东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2)
[6]试论人民公社的历史地位[J]. 辛逸.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1(03)
[7]秘密社会[J]. 郑也夫.  开放时代. 2000(05)
[8]濉溪县取缔反动道会门始末[J]. 曾和平,丁保珍,刘法贤.  江淮文史. 1996(06)
[9]平息“天门道”反革命暴动始末[J]. 周言久.  江淮文史. 1994(04)



本文编号:36274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6274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e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