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陕西役政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3 15:13

  本文关键词:抗战时期陕西役政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全面抗日战争开始后,面对强劲的日本军队,国民党所领导的国军在正面战场上节节败退,从七七事变开始到1938年年底,经过淞沪、徐州、武汉等几次大的战役,中国军队损失兵员数量达到100万。而兵员补充对于战争无疑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征集到足额的兵员,国民政府制订了兵役制度,并在各地设立了相应的兵役机构。陕西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抗战时期的大后方,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太原保卫战失败以后,其战略地位之重要性更加突出,不仅成了抗日战争的前沿阵地,而且是华北、中原抗日军民的后方基地,更是联结西北、西南的重要枢纽。与此同时,为了限制陕北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国民政府更是加紧对陕西的控制,加强在陕西的征兵扩军。抗战时期陕西省的役政实施,按照国民政府的指示,并结合本省实际情况,采取诸多政策措施,包括兵役动员的实施与兵役行政的调整。兵役动员指的是,在役政中,能调动民众拥护征兵工作的措施,所做工作主要是兵役宣传、抗属优待及国民兵组训;在行政上,主要是对保甲组织的调整、各县市兵役示范区的开办及兵役人员的训练、奖惩等等,陕西省役政的相关措施,在实施后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也交杂着一些问题。抗战时期,陕西作为大后方兵员补充的主要地区之一,征兵任务相当繁重,随着抗战形势的日益严峻,国民党兵役制度的各种缺陷与弊端也暴露出来,征募机构的混乱,官员的贪污腐败、营私舞弊,征兵人员的蛮横,“拉壮丁”现象也频繁发生。导致“拉壮丁”现象产生的原因,首先是壮丁自身不愿当兵,想方设法规避服役的人比比皆是,由于民众文化素质低下,国家观念轻微,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同时,征兵过程中兵役机构弊病丛生,征兵不公及壮丁被征后生活环境的恶劣,都加剧了壮丁对当兵的恐惧与抵抗心理,进而影响征兵工作的进行。其次,保甲长素质良莠不齐,征兵不力或欠额逾期的处罚措施严格,使得役政人员“拉壮丁”成为无奈之举。而陕西地方兵额不足以及一些特殊的客观因素,也造成无兵可征,这些都促成了“拉壮丁”现象。“拉壮丁”不仅给民众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也造成兵役纠纷的屡屡发生。一方面由于办理兵役的人对于兵役法令不能认真掌握,或是缺乏经验,在办理役政的过程中,工作不能达到完备:另一方面,在办理役政的过程中,兵役人员往往是假公济私,严重违法,导致兵役纠纷的产生。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兵役负担的沉重,“拉壮丁”又使人们心存怨恨,最终各种矛盾激化,各地民众暴动此起彼伏。无论怎样,抗战时期陕西役政的实施,为中国军队提供了大量兵员,陕西人民对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抓拉壮丁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壮丁的雇买顶替给民众加重了负担,役政的腐败导致国民政府威信丧失。反思历史,我们应对陕西役政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才能做到“以史为鉴”。
【关键词】:陕西 国民政府 役政 “拉壮丁”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6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3
  • 一 研究意义9
  • 二 研究现状9-12
  • 三 研究方法与相关界定12-13
  • 第一章 抗战时期陕西役政实施的背景13-25
  • 第一节 战争形势严峻13-15
  • 一 中日军事力量对比悬殊13-14
  • 二 国军兵员损失惨重14-15
  • 第二节 陕西大后方战略地位的策定15-17
  • 第三节 国民政府战时兵役制度的确立17-25
  • 一 兵役制度的确立17-20
  • 二 兵役行政机构的设置20-25
  • 第二章 抗战时期陕西役政的实施25-47
  • 第一节 兵役动员的实施25-39
  • 一 兵役宣传25-28
  • 二 抗属优待28-33
  • 三 国民兵组训33-39
  • 第二节 兵役行政的调整39-47
  • 一 保甲组织的整顿39-41
  • 二 兵役示范区的举办41-43
  • 三 兵役人员的训练与奖惩43-47
  • 第三章 抗战时期陕西役政中的“拉壮丁”现象47-65
  • 第一节 征兵演变为“拉壮丁”47-51
  • 第二节 兵役纠纷51-55
  • 一 案例分析51-54
  • 二 民众暴动54-55
  • 第三节 “拉壮丁”出现的原因55-65
  • 一 征兵与壮丁自身的逃避55-59
  • 二 征兵与保甲生存实态的阻滞59-61
  • 三 征兵与客观环境的制约61-65
  • 第四章 抗战时期陕西役政的影响65-71
  • 第一节 陕西役政的积极作用65-67
  • 一 为抗战补充兵员65-66
  • 二 为胜利洒下血汗66-67
  • 第二节 陕西役政的消极影响67-71
  • 一 干扰社会秩序67-68
  • 二 增加民众负担68
  • 三 导致国民政府威信丧失68-71
  • 结论71-73
  • 参考文献73-79
  • 致谢79-8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心 ,孙启蒙 ,张守宪;中国共产党陕西地区组织的建立及其初期的革命活动[J];人文杂志;1981年S1期

2 郭琦;陕西上下古今谈——《陕情要览》绪论[J];人文杂志;1985年02期

3 田培栋;明清时期陕北的农业[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9年02期

4 岳珑;;抗日时期的陕西工业[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5 石兴邦;;心系乡情国脉的历史教材——为杨东晨同志《陕西古代史》所作之序[J];文博;1993年01期

6 符均;陕西地方史的综合性专著──评《陕西古代史》[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7 张桂荣;周静;;略谈陕西民俗文化的特点及发展[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杨立川;;陕西历史文化资源与陕西电视业的发展[J];新闻知识;2012年03期

9 黄建圣;;理想与现实:陕西地区中共地下党的运作状况[J];普洱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10 黄建圣;;理想与现实:1927-1932年陕西地区中共地下党的组织形态[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爱英;;加速资本市场发展 促进陕西经济腾飞[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九次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李新贵;;明代陕西城市的空间分布——兼论城市之间的关系及其联系的环境因素[A];明代蓟镇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竟;陕西国寿隆重表彰2008年度各路功臣[N];陕西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姚蓉;陕西草花销售趋旺生产趋专[N];中国花卉报;2011年

3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白永秀;统筹陕西科技资源的难点及对策[N];陕西日报;2010年

4 任晓东 潘天波;做好陕西传统文化这张名片[N];陕西日报;2011年

5 刘宁 董元;陕西地区一航企事业首次实现上半年盈利[N];中国航空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苏嵘 贺小巍;三大目标:陕西迈向富民强省[N];陕西日报;2011年

7 记者 张学斌 通讯员 李凯;陕西局倾力服务第十三届西洽会[N];中国国门时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汪卉 郭宝岳;陕西:雨灾直接经济损失近60亿[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邓大洪;陕西“斗气”之争该如何收场?[N];中国商报;2013年

10 记者 于京玄;陕西世博游项目启动[N];西安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萍;明清陕西商业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燕妮;陕西近代新型知识分子研究(1900-1937)[D];西北大学;2009年

2 李丹;鲁日融“秦派二胡”艺术风格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3 段俐敏;基于移动平台的陕西剪纸游戏设计及其艺术传播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郑友甫;抗战时期陕西役政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闫萌;民国时期的陕西女子教育(1912-1937)[D];宁夏大学;2013年

6 程方圆;试论清末陕西有线电报的建设(1889年-1911年)[D];延安大学;2014年

7 李映涛;20世纪陕西中等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高姗姗;陕西与山东地区民间“娃娃抱鱼”形式的比较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14年

9 郭丛;明崇祯年间陕西地区旱荒与社会应对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10 关会芳;清代陕西县城城居人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抗战时期陕西役政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28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628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1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