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权对乡村的运动型治理探析

发布时间:2022-05-03 03:32
  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权尝试通过发动一系列运动对乡村进行全面改造与建设,形成了当今学者所谓的"运动型治理模式"。而国民党政权党员干部缺乏革命精神与动力,党的组织尤其是地方和基层组织涣散无力,党政体制不合理,缺乏实施运动型治理所需要的制度与组织条件。治理目标的超前与治理模式的滞后导致了国民党治理乡村的失败与乡村改造的破产。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对乡村的运动型治理及其成效
    (一) 县自治运动
二、国民党政权运动型治理的困境
    (一) 国民党革命性的消退
    (二) 忽略社会动员及相关的组织机制建设
    (三) 运动目标脱离实际
    (四) 基层治理与动员能力低下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赶超式富强中的国家与个人——基于新生活运动的考察[J]. 朱甜甜.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2]中国乡村建设的百年历程及其历史逻辑——基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视角[J]. 郭海霞,王景新.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县自治与乡村治理运动及其失败[J]. 李文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4]中国农村建设:百年探索及路径转换[J]. 项继权.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09(02)
[5]集权的简约治理——中国以准官员和纠纷解决为主的半正式基层行政[J]. 黄宗智.  开放时代. 2008(02)



本文编号:36505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6505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d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