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江苏农村金融变动的探析
发布时间:2022-07-13 18:18
本文以1912—1937年期间江苏农村金融的变动为主要研究对象。作者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以大量具体的历史文献资料为依据,探析了江苏省民国时期农村金融变动的原因、过程、结果与特征。 文章首先具体分析了江苏民国时期农村金融变动的诱因,从农村生产方式的变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对外贸易的变化以及农村中资金的枯竭几方面进行探析,认为这些因素促使原有的金融体系逐渐萎缩,新式金融萌芽并快速发展起来。文章紧接着在随后的各章中,重点论述了民国时期江苏农村金融变动状况。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变动,最大的特征是旧式金融机构如典当、和会等数量递减,新式金融机构数量迅速增长,农业银行、合作社、农业仓库等迅速发展起来。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新式金融机构的数量比旧式机构少,旧式机构在数量上仍占主导地位。在质量结构的变动中,新式金融机构表现为明显优越于旧式形式:业务范围拓展,管理科学,经营方式先进,资金和规模扩大,制定出较为合理的规章与制度,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文章认为,近代江苏农村金融在其空间分布、使用范围等方面也有所变动,对生产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呈现出独特的特征。 ...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学术界研究的动态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对象、目的和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文的框架设计
第二章 江苏农村金融诱因的变动
第一节 近代江苏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
一、 种植结构的变动
二、 作物种植的区域化
三、 农产品的商品化
第二节 近代江苏对外贸易的变动
一、 帝国主义对农村经济的控制与掠夺
二、 民国时期对外贸易的变动
第三节 江苏农村资金的日趋枯竭
一、 农村金融枯竭 资金集中于都市
二、 高利贷的掠夺
三、 农村的负债
第四节 民国时期农村金融制度的变动
一、 有识之士的积极提倡
二、 民国政府的有关政策
三、 近代江苏农村金融制度的建立
第三章 近代江苏农村金融机构数量结构的变动
第一节 旧式农村金融机构数量的变动
第二节 新式农村金融机构数量结构的变动(一)
第三节 新式农村金融机构数量结构的变动(二)
一、 农村合作社
二、 农业仓库
三、 农业保险
第四节 对农村金融机构数量结构变动的总体评价
一、 旧式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比例
二、 新式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比例
三、 江苏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特征及原因
第四章 近代江苏省农村金融机构质量结构的变动(一)
第一节 主要业务的变动(一)
一、 旧式农村金融机构主要业务
二、 新式农村金融机构-银行的业务
第二节 主要业务的变动(二)
一、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业务
二、 运销合作社
三、 农业仓库
第三节 组织结构的变动
一、 旧式金融机构的组织结构
二、 新式金融机构组织结构的变动
第四节 资金与规模的变动
一、 旧式金融机构的资金与规模
二、 新式金融机构的资金与规模
第五节 近代农村金融质量结构的总体评价
第五章 近代江苏省农村金融机构质量结构的变动(二)
第一节 农业贷款形式的变动
一、 旧式农业贷款形式
二、 新式农业贷款形式
第二节 农村金融适用范围的变动
一、 旧式农村金融的使用范围
二、 新式农村金融的使用范围
第三节 金融机构空间分布结构的变动
一、 旧式金融结构的空间分布
二、 新式金融结构的空间分布
第六章 近代江苏省农村金融的总体评价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二三十年代苏南农家收支状况研究[J]. 周中建. 中国农史. 1999(04)
[2]三十年代农业大危机原因探析──兼论近代中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下降[J]. 向玉成. 中国农史. 1999(04)
[3]关于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的探讨[J]. 张丽. 中国农史. 1999(02)
[4]三十年代农村金融危机述论[J]. 宫玉松.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5(04)
本文编号:3660533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学术界研究的动态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对象、目的和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文的框架设计
第二章 江苏农村金融诱因的变动
第一节 近代江苏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
一、 种植结构的变动
二、 作物种植的区域化
三、 农产品的商品化
第二节 近代江苏对外贸易的变动
一、 帝国主义对农村经济的控制与掠夺
二、 民国时期对外贸易的变动
第三节 江苏农村资金的日趋枯竭
一、 农村金融枯竭 资金集中于都市
二、 高利贷的掠夺
三、 农村的负债
第四节 民国时期农村金融制度的变动
一、 有识之士的积极提倡
二、 民国政府的有关政策
三、 近代江苏农村金融制度的建立
第三章 近代江苏农村金融机构数量结构的变动
第一节 旧式农村金融机构数量的变动
第二节 新式农村金融机构数量结构的变动(一)
第三节 新式农村金融机构数量结构的变动(二)
一、 农村合作社
二、 农业仓库
三、 农业保险
第四节 对农村金融机构数量结构变动的总体评价
一、 旧式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比例
二、 新式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比例
三、 江苏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特征及原因
第四章 近代江苏省农村金融机构质量结构的变动(一)
第一节 主要业务的变动(一)
一、 旧式农村金融机构主要业务
二、 新式农村金融机构-银行的业务
第二节 主要业务的变动(二)
一、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业务
二、 运销合作社
三、 农业仓库
第三节 组织结构的变动
一、 旧式金融机构的组织结构
二、 新式金融机构组织结构的变动
第四节 资金与规模的变动
一、 旧式金融机构的资金与规模
二、 新式金融机构的资金与规模
第五节 近代农村金融质量结构的总体评价
第五章 近代江苏省农村金融机构质量结构的变动(二)
第一节 农业贷款形式的变动
一、 旧式农业贷款形式
二、 新式农业贷款形式
第二节 农村金融适用范围的变动
一、 旧式农村金融的使用范围
二、 新式农村金融的使用范围
第三节 金融机构空间分布结构的变动
一、 旧式金融结构的空间分布
二、 新式金融结构的空间分布
第六章 近代江苏省农村金融的总体评价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二三十年代苏南农家收支状况研究[J]. 周中建. 中国农史. 1999(04)
[2]三十年代农业大危机原因探析──兼论近代中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下降[J]. 向玉成. 中国农史. 1999(04)
[3]关于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的探讨[J]. 张丽. 中国农史. 1999(02)
[4]三十年代农村金融危机述论[J]. 宫玉松.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5(04)
本文编号:36605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660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