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转换与范式改变:对清末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评价再论
发布时间:2022-07-20 16:32
清朝末年,为图谋西南边防稳固,加强对西藏的有效治理、抵御英印控制西藏,清中枢在川边开展系列整治与经营活动,以图"筹边援藏""固川保藏"。在这一过程中,时任川滇边务大臣的赵尔丰扮演着重要的施政者角色,在川边改土归流,实行"新政",使川边发生了历史上最大、最彻底的一次改变。对于这一段历史和赵尔丰本人,国内的研究者因政治背景、意识形态原因及不同阶段关注点不同,有着不同态度与看法;最近几年,国外新清史等理论范式的引入,更有了不同的解读视角。文章意在对不同时代的不同视角以及新范式下的研究视角进行梳理和评述。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对赵尔丰的评价:几个时段不同视角
(一) 晚清及民国时期
(二) 1980年代前后
二、今天的地方视角
三、新视角与范式的解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末民族国家建设与赵尔丰在康区的法制改革[J]. 扎洛. 民族研究. 2014(01)
[2]史学家对工布朗吉土司形象的构建[J]. 玉珠措姆(金红梅). 民族学刊. 2012(05)
[3]新清史与“中华帝国”问题——又一次冲击与反应?[J]. 李爱勇. 史学月刊. 2012(04)
[4]清末川边兴学及其对当代藏区教育的启示[J]. 詹先友.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11)
[5]清末川边藏区实业教育发展述评[J]. 姚便芳.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6]清末川康战事:川西藏区改土归流的前奏[J]. 王秀玉,刘源,尼玛扎西(杨公卫),杨公卫. 民族学刊. 2011(02)
[7]清朝末年川藏边路之“新政”[J]. 徐君. 西藏研究. 2007(02)
[8]试论清末川边藏区学校课程内容的改革[J]. 刘先强. 民族教育研究. 2006(01)
[9]简析江孜抗英斗争前后历任驻藏大臣的心态[J]. 车明怀. 中国藏学. 2004(04)
[10]赵尔丰与川边藏区近代教育之兴起[J]. 李绍先. 文史杂志. 2003(03)
博士论文
[1]反省与求证:四川藏区教育研究[D]. 邵陵.四川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试论清末赵尔丰川边兴学及其影响(1906-1911)[D]. 薛建刚.中央民族大学 2013
[2]赵尔丰与清末川边新政[D]. 顾旭娥.郑州大学 2005
[3]康区乌拉制度研究[D]. 胡晓梅.四川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664339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对赵尔丰的评价:几个时段不同视角
(一) 晚清及民国时期
(二) 1980年代前后
二、今天的地方视角
三、新视角与范式的解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末民族国家建设与赵尔丰在康区的法制改革[J]. 扎洛. 民族研究. 2014(01)
[2]史学家对工布朗吉土司形象的构建[J]. 玉珠措姆(金红梅). 民族学刊. 2012(05)
[3]新清史与“中华帝国”问题——又一次冲击与反应?[J]. 李爱勇. 史学月刊. 2012(04)
[4]清末川边兴学及其对当代藏区教育的启示[J]. 詹先友.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11)
[5]清末川边藏区实业教育发展述评[J]. 姚便芳.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6]清末川康战事:川西藏区改土归流的前奏[J]. 王秀玉,刘源,尼玛扎西(杨公卫),杨公卫. 民族学刊. 2011(02)
[7]清朝末年川藏边路之“新政”[J]. 徐君. 西藏研究. 2007(02)
[8]试论清末川边藏区学校课程内容的改革[J]. 刘先强. 民族教育研究. 2006(01)
[9]简析江孜抗英斗争前后历任驻藏大臣的心态[J]. 车明怀. 中国藏学. 2004(04)
[10]赵尔丰与川边藏区近代教育之兴起[J]. 李绍先. 文史杂志. 2003(03)
博士论文
[1]反省与求证:四川藏区教育研究[D]. 邵陵.四川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试论清末赵尔丰川边兴学及其影响(1906-1911)[D]. 薛建刚.中央民族大学 2013
[2]赵尔丰与清末川边新政[D]. 顾旭娥.郑州大学 2005
[3]康区乌拉制度研究[D]. 胡晓梅.四川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6643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664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