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社会的权力嬗变与权力封闭性关系论析

发布时间:2022-08-08 12:06
  在《资本论》中,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的权力是如何透过封闭性来实现的,福柯则从微观权力视角阐释了权力的封闭特性。辛亥革命后的民国时期之所以如此短暂,很大程度在于封建权力消退的不彻底性和资本主义权力建构的不完整性。基于中国近代的国情,自鸦片战争到20世纪中叶近百年中国社会权力的嬗变,是伴随着外部力量对超稳定结构的破坏、在封闭性被打破的过程中内化为民族冲突和阶级对抗的。国内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国资产阶级的特殊性和封建性,注定无力建构封闭的资本主义权力。传统的广大农村,因其经济文化落后,往往是被忽略的反抗性群体,其狭隘的改朝换代意识和排外图存努力,注定了他们的失败。而中国共产党脱颖而出,通过统合城乡无产阶级,从权力的建构上实现了对统一的人民主权的建构,建立了团结广大无产阶级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超稳定结构的破坏预示着近代中国封建权力的瓦解
    (一)超稳定结构是一个权力封闭性结构
    (二)西方侵略的二律背反和封闭性结构的瓦解
        1.儒生阶层的分化使封闭权力的结构产生了“孔隙”
        2.生产交往的扩大影响了权力结构的变化
        3.农民阶级反抗的失败对封闭权力带来的影响
        4.清末新政的挽救与封闭性结构自我调节的失败
二、资本主义的封闭权力并未在近代中国建构起来
    (一)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和士绅的合力
    (二)经济基础的割据性动摇了资本主义的权力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下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对中国分散权力的整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权力对封闭性的依赖——《资本论》和《规训与惩罚》视域下的权力研究[J]. 刘临达.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2]“土豪”与“游士”——清末民初地方与国家之间的士大夫精英[J]. 许纪霖.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本文编号:36714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6714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6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