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太湖流域的人工养鱼业

发布时间:2022-11-07 21:06
  民国时期,太湖流域的人工养鱼业主要分布在湖荡丰富的平原水乡地区,以池塘养鱼为主,外荡养鱼为补充。与粗放型的外荡养鱼相比,池塘养鱼业具有集约性强、产量高等特点,与日益发展的城市市场相适应。作为一种生态型农副业,池塘养鱼的饵料利用河湖的自然物产、农业生产废料和农产品加工的下脚料,使池塘物质与外界的循环通畅无阻。官河湖是野生鱼的渊薮,原不用于人工养鱼,但在商品经济和增产观念的刺激下,也逐渐成为养鱼公司扩张的场地,传统水利格局面临着重大改变。官河湖养鱼导致的大型水体排蓄效能失序和水质下降等问题,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追求水面高产的浪潮中进一步加重。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一、 因地制宜:水乡环境下的池塘养鱼
    (一) 池塘养鱼业的分布与地理环境
    (二) 饵料及池塘物质的生态循环
    (三) 鱼塘的商品化及鱼产品的销售
    (四) 鱼产量与农民收益
二、 外荡养鱼与小范围的水利生态
    (一) 外荡养鱼与小范围公共水利的矛盾
    (二) 外荡养鱼的产量弱势
    (三) 扩张养鱼面积的制约
三、 人工养鱼业向官河湖扩张
    (一) 官河湖的“水利公共性”
    (二) 商业性养鱼向官河湖扩张
    (三) 官河湖养鱼与水利矛盾
    (四) 官河湖养鱼的产量与经济效益
四、 小结与思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众权益与17-18世纪江南官河、官湖纠纷[J]. 张朝阳.  中国农史. 2016(03)
[2]传统池塘养鱼的方法、环境效应及其当代启示——太湖流域菱湖案例研究[J]. 罗亚娟.  农业考古. 2016(06)
[3]从人工饵料到天然食料:16世纪之后中国绍兴的河道养鱼[J]. 李玉尚,顾维方.  中国农史. 2015(02)
[4]华阳桥乡:水、肥、土与江南乡村生态(1800—1960)[J]. 王建革.  近代史研究. 2009(01)
[5]捕捞权的争夺:“私业”、“官河”与“习惯”——对鄱阳湖区渔民历史文书的解读[J]. 梁洪生.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6]太湖地区养殖渔业源流初考[J]. 高梁.  古今农业. 1989(02)

硕士论文
[1]近代江南地区公共水域捕捞权浅析:以苏州地区“官河”筑簖纠纷为中心[D]. 姜雪.华东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7044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7044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4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