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同文会对“九·一八”事变的认知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2-12-08 22:55
东亚同文会是近代中日关系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机构,其表面上是日本民间自发组织的对华教育和舆论机关,实际上则是由日本政府在背后支持的半官方组织。东亚同文会在不同时期,针对中日关系都曾发表过相当多的政治、经济见解。其所发行的《支那》等杂志,对于日本普通民众以及高层执政者了解中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平台。全面了解东亚同文会的活动和思想,是研究当时中日关系以及日本决策者制定对华政策的一个切入点。东亚同文会针对中国的政策,在“九·一八”事变前后发生过一个轮回式的变化,即“九·一八”事变前主张保全中国与中国合作;“九·一八”事变发生时主张严惩中国并通过武力获取在中国的利益;1933年退出国联后重新主张联合中国共同抵抗欧美。这种变化的对华外交方针,具有相当的讽刺色彩,体现出了以民间团体自居的东亚同文会在对外问题上对日本政府和军方的附庸化。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主要内容
第2章 东亚同文会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所持的中国认知
2.1 东亚同文会的建立与在华活动
2.1.1 东亚同文会的建立
2.1.2 东亚同文会的在华活动
2.2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政府的“满蒙政策”与东亚同文会的认知
2.2.1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政府的满蒙政策
2.2.2 “九·一八”事变前东亚同文会的满蒙认知
第3章 东亚同文会对“九·一八”事变的认知
3.1 “九·一八”事变前夕东亚同文会对形势的认知
3.1.1 “九·一八”前夕东亚同文会的中国观
3.1.2 “九·一八”前夕东亚同文会的“满蒙国益观”
3.2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与东亚同文会的认知
第4章 东亚同文会对伪满洲国的认知
4.1 东亚同文会对伪满建国的认知
4.1.1 伪满洲国的建立
4.1.2 东亚同文会为伪满建国摇旗呐喊
4.2 伪满建立后的发展方针与东亚同文会的主张
4.2.1 关东军的伪满发展方针
4.2.2 东亚同文会的伪满发展计划与施政建言
第5章 “九·一八”事变后东亚同文会与日本的对策与认知
5.1 国际社会的对日态度与日本退出国联
5.2 东亚同文会对日本退出国联的认知
5.2.1 东亚同文会的对华外交计策
5.2.2 东亚同文会的对英美外交计策
5.2.3 东亚同文会的亚洲主义思想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世纪20年代日本陆军在对华决策中的地位与“二元外交”[J]. 郭循春. 世界历史. 2018(01)
[2]东亚同文书院1927-1943中国调查资料概述[J]. 郭传芹. 文献. 2017(04)
[3]试论近代日本外务省对华派遣留学生制度(1871—1931)[J]. 谭皓. 抗日战争研究. 2017(02)
[4]《东亚同文书院中国调查手稿丛刊》的出版及其价值[J]. 李强. 抗日战争研究. 2017(01)
[5]近代日本对华经济调查初探——以日本外务省和东亚同文书院为例[J]. 李军. 农业考古. 2015(06)
[6]西安交通大学所藏日本东亚同文书院档案[J]. 张小亚. 历史档案. 2014(04)
[7]近代日人桂边调查初探——以东亚同文书院的活动为中心[J]. 周长山.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3 (02)
[8]近代日本对长江上游的踏察调查及影响[J]. 蓝勇.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5(03)
[9]东亚同文书院始末[J]. 周德喜. 兰州大学学报. 2004(03)
[10]清末以来会馆的地理分布——以东亚同文书院调查资料为依据[J]. 薄井由.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3(03)
本文编号:3714290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主要内容
第2章 东亚同文会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所持的中国认知
2.1 东亚同文会的建立与在华活动
2.1.1 东亚同文会的建立
2.1.2 东亚同文会的在华活动
2.2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政府的“满蒙政策”与东亚同文会的认知
2.2.1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政府的满蒙政策
2.2.2 “九·一八”事变前东亚同文会的满蒙认知
第3章 东亚同文会对“九·一八”事变的认知
3.1 “九·一八”事变前夕东亚同文会对形势的认知
3.1.1 “九·一八”前夕东亚同文会的中国观
3.1.2 “九·一八”前夕东亚同文会的“满蒙国益观”
3.2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与东亚同文会的认知
第4章 东亚同文会对伪满洲国的认知
4.1 东亚同文会对伪满建国的认知
4.1.1 伪满洲国的建立
4.1.2 东亚同文会为伪满建国摇旗呐喊
4.2 伪满建立后的发展方针与东亚同文会的主张
4.2.1 关东军的伪满发展方针
4.2.2 东亚同文会的伪满发展计划与施政建言
第5章 “九·一八”事变后东亚同文会与日本的对策与认知
5.1 国际社会的对日态度与日本退出国联
5.2 东亚同文会对日本退出国联的认知
5.2.1 东亚同文会的对华外交计策
5.2.2 东亚同文会的对英美外交计策
5.2.3 东亚同文会的亚洲主义思想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世纪20年代日本陆军在对华决策中的地位与“二元外交”[J]. 郭循春. 世界历史. 2018(01)
[2]东亚同文书院1927-1943中国调查资料概述[J]. 郭传芹. 文献. 2017(04)
[3]试论近代日本外务省对华派遣留学生制度(1871—1931)[J]. 谭皓. 抗日战争研究. 2017(02)
[4]《东亚同文书院中国调查手稿丛刊》的出版及其价值[J]. 李强. 抗日战争研究. 2017(01)
[5]近代日本对华经济调查初探——以日本外务省和东亚同文书院为例[J]. 李军. 农业考古. 2015(06)
[6]西安交通大学所藏日本东亚同文书院档案[J]. 张小亚. 历史档案. 2014(04)
[7]近代日人桂边调查初探——以东亚同文书院的活动为中心[J]. 周长山.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3 (02)
[8]近代日本对长江上游的踏察调查及影响[J]. 蓝勇.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5(03)
[9]东亚同文书院始末[J]. 周德喜. 兰州大学学报. 2004(03)
[10]清末以来会馆的地理分布——以东亚同文书院调查资料为依据[J]. 薄井由.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3(03)
本文编号:37142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714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