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画报中的“声音”

发布时间:2022-12-22 02:49
  在录音录像设备出现之前,若想记录那些转瞬即逝的声音,只能借助文字或图像。画说"声音"而具有文化史意义的,可举出晚清画报中诸多涉及戏剧、说唱、演说以及音乐教育、留声机引进等"新闻画"。受梁启超等改良群治论述的影响,晚清画报谈及戏曲或说唱,特别强调思想立场,尤其主张破除迷信、文明开化。这才有非要在新戏尚未开场时就来一段政治演说的需要。在实际操作中,最诚心接纳或学习演说的,必定是学堂;而演说之所以能留存下来且广为人知,靠的是报章。因此,报章、学堂与演说,三者确实可以合论。借助晚清画报中众多戏剧、说唱、演说场面的描述,可以揣摩乃至部分复原那些曾在历史上存在并发挥作用的"声音"。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画/话说“声音”
二、“戏园子”如何“进化”
三、与学堂、报章结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有声的中国——“演说”与近现代中国文章变革[J]. 陈平原.  文学评论. 2007(03)
[2]天地人生大舞台——京剧名伶田际云与清季的维新革命[J]. 桑兵.  学术月刊. 2006(05)
[3]音乐图像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刍议[J]. 李荣有.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6(01)
[4]声音记录下的社会变迁——20世纪初叶至1937年的上海唱片业[J]. 葛涛.  史林. 2004(06)
[5]音乐图像学的范围和意义[J]. 韩国鐄.  中国音乐学. 1988(04)



本文编号:37232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7232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0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