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慰安妇”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3 02:02
  “慰安妇”研究是目前抗日战争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山东在战时处于沦陷区,因此本文也属于沦陷区研究的范畴。以往研究更强调“慰安妇”受害的历史,对于她们后来沉默、失语的历史所提甚少,且没有细究其根源。首先,笔者发现日军士兵、沦陷区的民众、根据地的知识分子三类人对此的观感并不相同。在山东沦陷区的伪政府,媒体等宣传造势下,慰安所、军人会馆等已经被打造成一个合理合法的娱乐场所,一个为日军接风洗尘,为救济劳动者各种困苦的场所。在根据地知识分子的视角中,这帮从敌营逃回来的受害女性往往还要遭受身边人的苛责,冷落与鄙夷。这种集体性的压抑感,加剧了受害女性们的“失语”情况。在双方的“负面”与“正面”的舆论造势下,受害者女性的声音就被遮掩和压抑了。其次,无论是晚清政府,国民党政府,共产党政权还是伪政权政府都强调对于女性身体的控制。自晚清民国以来,官方层面对于妇女遇贼(捻军)时主动殉死的态度是非常褒扬的。官方十分鼓励这类贞节烈女故事的书写,以此达到教化的目的。从山东共产党对女性党员、民众被敌人侮辱的态度来看,当时共产党不仅继承了传统贞节烈女的观念,并且将女性身体的清白与政治态度的正确相联系。对于共产党而言,山... 

【文章页数】:1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起与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目标
第一章 :“慰安妇”制度在山东的实施与运作
    第一节 日军对山东民众日常生活的破坏
        一 山东沦陷区平民的生活体验
        二 日军对女性的强奸
    第二节 “慰安妇”体制的房屋、妇女来源
        一 山东日军对房屋、土地的征占
        二 山东日军对当地妇女的强征
    第三节 山东日军慰安所概览
        一 常设慰安所
        二 临时慰安所
        三 “慰安妇”的调运
第二章 :从历史到“历史”:“慰安妇”问题的问题史
    第一节 战时“慰安妇”问题的三种语境
        一 战时日军眼中的“慰安妇”制度
        二 沦陷区中的“慰安妇”问题
        三 根据地的故事:丁玲笔下的“慰安妇”
    第二节 “慰安妇”问题的生成
        一 建国初期日本战犯审判
        二 霞村故事的讨论
        三 “慰安妇”问题的形成史
第三章 :“她”的沉默:失语者的困境
    第一节 困局:战后山东国民党对日战犯的罪行调查
        一 战后检举汉奸运动——以青岛市为例
        二 对日本战犯的调查取证
    第二节 以死自证清白?
        一 山东旧县志中的烈女书写
        二 身体与气节:山东共产党的女性节烈观
        三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民国三十三年五月敌强制征发赴阵前劳军天津妓女名单
    附录2:敌人罪行调查表
    附录3:敌人罪行调查表填表须知
    附录4:山东地区“慰安妇”受害情况一览表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韩国“慰安妇”议题的形成、发展过程与社会意识问题[J]. 李贞玉.  妇女研究论丛. 2019(04)
[2]战后青岛肃奸运动下的“运动”肃奸[J]. 郝昭荔.  抗日战争研究. 2018(01)
[3]媒体中的“慰安妇”话语——符号化的“慰安妇”和“慰安妇”叙事中的记忆/忘却机制[J]. 宋少鹏.  开放时代. 2016(03)
[4]周恩来与对日本战犯的处理政策[J]. 大泽武司,王宗瑜,杜崎群杰.  中共党史研究. 2008(04)
[5]性别视角下的“慰安妇”问题[J]. 胡澎.  日本学刊. 2007(05)
[6]中国共产党对侵华日本战犯的审判处理和改造[J]. 林晓光.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4(04)
[7]慰安妇问题与日本的战争责任认识[J]. 步平.  抗日战争研究. 2000(02)
[8]关于日军慰安妇制度的几点辨析[J]. 苏智良.  抗日战争研究. 1997(03)
[9]丁玲的两篇作品与妇女解放问题——重读《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J]. 翟大炳.  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Z1)
[10]一个忍辱负重的倔强女性——评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中的贞贞[J]. 张辽民.  文史哲. 1983(05)

博士论文
[1]新中国政府改造日本战犯研究[D]. 齐雪.中共中央党校 2016

硕士论文
[1]近代山东地方志之《列女传》研究[D]. 高海霞.山东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7244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7244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2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