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暴动到乡村割据——中共革命根据地是怎样建立起来的(1927—1929)

发布时间:2023-01-03 10:18
  在“革命史叙事”下,民主革命意识的滋生和增长成为对一切革命现象进行 解读的注脚,作为个体的感受和抉择完全被冷冰冰的革命趋势和规律所掩盖。本 文在对1927-1929年中共创建乡村割据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进行探讨时, 试图对农民与革命以及革命过程中的诸种现象进行重新的审视,以探究革命运行 的内在逻辑与理路。 如何进入乡村进行动员和组织?是中共创建乡村割据道路的逻辑起点。但与 中共的乐观估计不同的是,许多农民并没有积极勇敢地起来参加革命。贫困并不 是农民参加革命的理由,革命农民固然有一种物质利益的渴求,但传统的价值判 断和道义准则仍在考虑之列,革命所面临的风险也常常使他们迈不出革命的脚 步。只有当革命的口号与农民的“个体生存性感受”产生共振、并且革命的组织 能够提供给农民他们所需要的安全感时,才能吸引农民起而加入。正是农民会从 自身的生存性感受出发,各地的土地占有、赋税收取情况的差异会造成同类... 

【文章页数】:17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目录
表次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初期的乡村动员(1927-1928)
    第一节 中共的动员观
        对革命局势的乐观估计
        唯成份论
        暴动与动员
        反盲动与动员的重估
    第二节 动员的路径与方法
        动员的多种路径
        内生型的动员
        外力型的动员
    第三节 农民与动员
        愈贫困者愈革命?
        农民与革命:个体的生存性感受
第二章 暴动
    第一节 “民众武装暴动”
        “军事投机”
        暴动的标准
        “以农民为主”的暴动
    第二节 攻占城市
        急于攻占城市:仅基于两湖的解读
        一股逆向的潜流:生存斗争的原则
        直接革命形势与城乡武装暴动
    第三节 暴动中的宗族组织
        家族文化:难以打破的束缚
        暴动与宗族组织的结合
        宗族组织:暴动中的壁垒
    第四节 暴动与会党、土匪
        中共对会匪的策略
        暴动中会匪的角色
        会匪与暴动的结合:上层的联络
第三章 暴动后的抉择
    第一节 困境与抉择
        暴动后的困境
        抉择背后的理论资源
        生存感受与道路抉择
    第二节 军队与乡村的开拓
        乡村的立足
        向新型军队的转变
        军队与宣传
    第三节 边界的发展空间
        边界的农民与革命
        “便于作战的地势”
        敌对者内部冲突下的边界
第四章 中共在乡村的深入
    第一节 政权与乡村结构
        中共的政权构图
        新政权与原有权力体系
        政权结构的变化
    第二节 政策与农民利益
        中共的土地政策
        土地革命的实践
        利益共同体的形成
    第三节 赤卫队与共同防御
        “全民皆兵”
        军事化组织的基础和功效
    第四节 军事组织的等级结构
        红军的人员补充
        相互补充的武装体系
结语
    作为个体的感受与抉择:一种观察革命与革命史的角度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党员、党组织与乡村社会:广东的中共地下党(1927—1932年)[J]. 王奇生.  近代史研究. 2002(05)
[2]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三次“左”倾错误的比较研究[J]. 金冲及.  党的文献. 2000(02)



本文编号:37272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7272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d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