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代中共宣传网研究——以江苏为例

发布时间:2017-05-25 17:11

  本文关键词:1950年代中共宣传网研究——以江苏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革命年代,中共出色的宣传鼓动工作,配合精巧的群众运动的动员方式,为夺取政权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质和精神资源。共产革命胜利后,如何继续强化对底层民众的宣传教育,增强对新政权的政治认同,以期动员他们参与社会改造和国家重建,进而为乌托邦式的政治理想不懈奋斗?1951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在全党建立对人民群众的宣传网的决定》,将宣传网制度推向全国。中共宣传网,作为50年代中共宣传工作社会化的途径和载体,有效地将底层民众的思想意识纳入到统一的国家意志与主流意识形态中,并广泛动员起社会各阶层,推动了建国初期各项中心工作和政治运动的顺利开展。 宣传网制度,既是中共对自身宣传工作历史传统的延续,又是对苏联宣传制度的模仿与借鉴。1950年2月,中宣部率先在东北地区进行建网试点,并将“东北经验”推向全国。江苏建网工作起步也很早,1950年4月,苏北海安县丹凤乡开始建立宣传网的试点工作。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江苏建网工作呈现出苏南、苏北和南京分散建网格局,其中,苏北地区建网不仅起步早,其规模和数量亦领先。至1953年1月江苏省成立,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江苏宣传网初具规模,基本上完成预期建网目标。 50年代宣传网,是由各级党委领导,以党的各级基层组织为依托,以报告员和宣传员为骨干,并且覆盖了机关、社会团体、厂矿、农村、街道和学校等一切社会组织。就其本质而言,宣传网仍然是自上而下的“人际传播”模式,高度依赖传播者的素质。宣传员是中共构建宣传网的中坚力量,宣传员的选拔、培训、纯化和角色的担当体现出中共对宣教工作的重视。他们直接贴近底层民众,是新政权党政方针的宣讲人和意识形态的灌输者,在50年代各项工作中发挥施教者的魅力,但是“兼职”身份的多重角色也让其分身乏术。报告员处于“核心和灵魂”地位,作为高级宣传员,直接向底层民众做政治报告,并利用农村传授站指导宣传员工作。 宣传网,是以报告员、宣传员为主体的中共宣传制度;非党的宣传网,即群众性的宣传组织,包括读报组、俱乐部、民校、夜校、广播收音组、剧团、宣传队、漫画组、歌咏队、黑板报等。1951年中央建网决定中指出:建立宣传网,并不是把宣传工作局限于报告员和宣传员,还要组织适当形式的非党的宣传网,以便在各种特定目标下形成最广泛的宣传队伍。宣传网中的宣传员通过有计划地分布在非党的宣传网中,并在各式各样的群众宣传组织中担任骨干,从而加以领导非党宣传网。中共通过将党与非党宣传网的结合,构建起覆盖范围极广的社会化宣传网络体系,有效地动员起全社会力量。 新社会进行统合之际,中共在政治运动中不仅进行宣传网的建立与整顿工作,同时,又利用宣传网推进政治运动的顺利进行。宣传网与政治运动倾力配合,相得益彰。50年代,新政权大举推行的抗美援朝、农业合作化和中苏友好运动,中共宣传网均在其中“大显身手”。 1953年,国家“一五计划”实施,大规模经济建设起步,中共制定“以巩固为主,在巩固的基础上继续稳步地发展”宣传网的基本方针。伴随着机关和学校宣传网的撤销,工矿企业的宣传网得以加强,农村宣传网也进入“再建”时期,至1958年,宣传网从中共主流宣传渠道淡出。 50年代宣传网,不仅为构建主流意识形态,动员社会力量,推动政治运动顺利进行,提供了有效地政治宣传动员和组织保障作用。同时,亦加强了对中共干部的教育,培养了宣传干部,推进了宣传工作的正规化、制度化,巩固了中共执政地位。但是,也留下负面效应。
【关键词】:1950年代 中共 宣传网 宣传教育 社会动员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232;K27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1
  • 绪论11-16
  • 一、论题的意义11-12
  • 二、学术界研究的现状12-13
  • 三、研究途径、方法、架构及资料来源13-16
  • 第一章 江苏建立宣传网的起步16-28
  • 第一节 国共党化宣传在江苏16-21
  • 第二节 苏联宣传制度的借鉴21-24
  • 第三节 东北地区的试点24-26
  • 第四节 江苏建网的起步26-28
  • 第二章 江苏建立宣传网的概况28-46
  • 第一节 建网的进程28-41
  • 一、苏北地区28-32
  • 二、苏南地区32-37
  • 三、南京市37-41
  • 第二节 建网的特点41-46
  • 第三章 透视宣传员和报告员46-80
  • 第一节 宣传员46-63
  • 一、选拔与培训46-52
  • 二、清洗与评模52-55
  • 三、“多重角色”担当55-63
  • 第二节 报告员63-72
  • 一、高级宣传员63-66
  • 二、政治报告员66-68
  • 三、农村宣传员传授站68-72
  • 第三节 《宣传员》半月刊72-80
  • 一、宣传材料72-74
  • 二、《宣传员》半月刊74-80
  • 第四章 党与非党的宣传网80-99
  • 第一节 党的宣传网80-85
  • 一、宣传网的运行机制80-84
  • 二、宣传网的特征84-85
  • 第二节 非党的宣传网85-99
  • 一、读报组87-93
  • 二、城市居民宣传队93-96
  • 三、农村电影放映队96-99
  • 第五章 宣传网与政治运动99-118
  • 第一节 抗美援朝运动100-106
  •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106-112
  • 第三节 中苏友好宣传112-118
  • 第六章 宣传网的演进和影响118-127
  • 第一节 宣传网的演进118-123
  • 一、撤销机关和学校宣传网118-119
  • 二、强化工矿企业和农村宣传网119-122
  • 三、退出历史舞台122-123
  • 第二节 建网基本成果及负面效应123-127
  • 一、基本成果123-125
  • 二、负面效应125-127
  • 结语127-129
  • 参考文献129-137
  • 后记137-138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沛亮;建国初期江苏省中苏友好协会研究(1949-1956)[D];南京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1950年代中共宣传网研究——以江苏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44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944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0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