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民族复兴思想萌芽初探
发布时间:2017-05-25 23:11
本文关键词:清末民初民族复兴思想萌芽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民族复兴理念集中而完整地表达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理想与追求,它既照应历史又指向未来,具有厚重的民族历史感和明确的时代方向感,这种厚重的民族历史感和明确的时代方向感也蕴藏在“民族复兴”观念演进与实践探索的全部历史过程。十九世纪末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成为西方列强凌辱的对象,战败、割地、赔款使民族危机陡然加剧,面对如此悲惨境遇,中华文明如何持续发展?中华民族走向何方?先进的中国人发出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呼唤与呐喊,而清末民初的知识分子成为扛起民族复兴大旗的先行者,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描绘出“少年中国”的美好蓝图,国粹派的知识分子则寄希望于民族文化的复兴来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虽然“民族复兴”的话语没有在清末被明确提出,但中华民族、民族建国作为民族复兴理念的关键词与核心范畴,得到清末知识分子的共同认可,已“民族复兴”的理论构建已经初步完成。“民族复兴”是近代中国人探索民族国家出路的结晶,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未来,百余年来,其演进和发展离不开清末先行者的努力探索,同时与近代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抗争相始终,与现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融为一体,其历史内涵与时代意蕴,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而日益丰富,经过历史与时代的不断淘洗而日益清晰,成为灾难深重的中民族愈挫愈勇,立志站立起来的支撑,成为志向高远的中华民族不断创造历史、走向辉煌的思想旗帜,成为历史与时代的核心话语和最强音符。
【关键词】:民族复兴 革命派 改良派 国粹派 民族主义 民族建国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3
- 1.1 选题理论与实际意义7-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9-13
- 第二章 清末民族复兴思想萌芽出现的背景13-19
- 2.1 清末严重的民族危机13-15
- 2.2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15-19
- 第三章 革命派民族复兴思想研究——以孙中山为代表19-36
- 3.1 “排满”革命—民族复兴之前提21-25
- 3.2 近代民族国家——民族复兴之基础25-30
- 3.3 不甘落后、“赶超”西方的顽强意志30-36
- 第四章 改良派民族复兴思想研究——以梁启超为代表36-51
- 4.1 “少年中国”梦——民族复兴思想之蓝图36-38
- 4.2 “中华民族”概念的科学认知——民族复兴的理论基础38-45
- 4.3 “新民”——民族复兴之承载者45-51
- 第五章 国粹派的文化复兴与民族复兴51-63
- 5.1 “国粹”与民族自信力——民族复兴之内在动力51-55
- 5.2 国学——民族复兴之灵魂55-60
- 5.3 一身二任——“国粹”与革命“排满”60-63
- 第六章 清末民族复兴的特点及影响63-70
- 6.1 清末民初民族复兴思想的特点63-68
- 6.2 清末民初民族复兴思想的影响68-70
- 结语70-72
- 参考文献72-77
- 致谢77-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华兴,张元隆;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吴春梅;近代民族主义与梁启超的新民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3 许小青;双重政治文化认同的困境——解读梁启超民族国家思想[J];安徽史学;2001年01期
4 李兴;论国家民族主义概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5 郑师渠;;梁启超的中华民族精神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张可荣;;试论全面抗战时期的民族复兴思潮[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张可荣;;近代“中华民族复兴”观念形成的历史考察[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张可荣;;“民族复兴”的历史内涵与当代意蕴[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罗福惠;中国传统民族观念的性格特征及其近现代转变[J];湖北社会科学;1996年04期
10 胡绳武;;孙中山初期政治思想的发展及其特点[J];复旦学报(人文科学版);1957年01期
本文关键词:清末民初民族复兴思想萌芽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52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95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