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重庆的中共报人群体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6 19:03

  本文关键词:抗战时期重庆的中共报人群体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9月国共两党公开宣布实行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便是国共两党合作的产物,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唯一出版发行的党报党刊。武汉沦陷后,随着国民党迁到“陪都”重庆,这一党报党刊也随之迁往重庆,在当时培养了大批革命骨干,锻炼了大批青年干部,对保存革命力量,推动革命进程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力。这群中共报人们在环境险恶的白色恐怖下,浴血奋战,历尽艰辛,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国土,解救了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他们是引领抗战走向最后胜利的主力军。 抗战时期重庆的中共报人群体是集体的宣传员、鼓动员和组织者,他们“以报为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方针和政策。他们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下同国民党反动势力及日寇作斗争,他们可以称之为职业的宣传家和革命家。本研究将把抗日战争这个社会大背景作为重庆中共报人群体研究的背景环境,以《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这一党报党刊为载体,剖析重庆中共报人群体镜像、生活情状及群体特征,在梳理了报人群体新闻实践基础上,总结他们的新闻思想。在特殊的环境中,重庆的中共报人及时传播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揭露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同时,在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推动报纸成为党的耳目喉舌和反应群众呼声方面,做出了表率。
【关键词】:抗战时期 重庆中共报人 报人群体 重庆《新华日报》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219.29;K26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7
  • 第1章 绪论7-16
  • 1.1 研究意义7-9
  • 1.2 学术史回顾9-13
  • 1.2.1 关于抗战时期的中国共产党重要报刊9-11
  • 1.2.2 关于重庆中共报人个体及群体11-13
  • 1.3 关键概念界定13-16
  • 1.3.1 报人13-14
  • 1.3.2 报人群体14-16
  • 第2章 抗战时期的重庆报业16-25
  • 2.1 抗战期间重庆的报业环境16-19
  • 2.1.1 “内忧外患”下的陪都报业16-18
  • 2.1.2 中国共产党报业所处的媒介生态18-19
  • 2.2 报业的版图及演进19-25
  • 2.2.1 国民党报刊的兴起及发展20-21
  • 2.2.2 共产党报刊的出现21-22
  • 2.2.3 民营报纸的迁徙与发展22-25
  • 第3章 抗战时期的重庆中共报人群体镜像25-35
  • 3.1 家庭出身及教育背景25-29
  • 3.1.1 以知识分子、农民家庭出身为主25-26
  • 3.1.2 籍贯多江浙一带26-27
  • 3.1.3 大学生居多27-29
  • 3.2 办报缘由:经组织指派投身报业29-30
  • 3.3 生活情状及精神状况30-35
  • 3.3.1 工作环境艰苦30-31
  • 3.3.2 生活艰辛、衣食简单31-32
  • 3.3.3 “新华军”精神:战斗、乐观32-35
  • 第4章 抗战时期中共报人群体在重庆的实践活动35-45
  • 4.1 中共报人与重庆时期的《新华日报》35-40
  • 4.1.1 揭露国民党的新闻迫害35-37
  • 4.1.2 实行反封锁、反检查、反阻扰37-38
  • 4.1.3 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声音38-40
  • 4.2 报人群体的新闻宣传重点40-45
  • 4.2.1 揭露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主张40-41
  • 4.2.2 揭露日寇暴行,富有战斗性41-42
  • 4.2.3 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2-43
  • 4.2.4 宣传内容丰富、宣传策略灵活43-45
  • 第5章 抗战时期重庆中共报人群体的新闻思想45-51
  • 5.1 新闻观:坚持真实、客观地报道新闻45-47
  • 5.2 对报刊性质的认知47-49
  • 5.2.1 坚持党性原则:党的“耳目喉舌”47-48
  • 5.2.2 坚持群众性原则:反映群众呼声48-49
  • 5.3 报刊的功能:以报为“利器”,服务于政治49
  • 5.4 新闻业务素养:采、编、排等“全方位”人才49-51
  • 第6章 历史坐标中的重庆中共报人群体51-54
  • 致谢54-55
  • 参考文献55-59
  • 附录 抗战时期重庆的中共报人群体59-73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艺霏;民国时期新闻界“三剑客”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抗战时期重庆的中共报人群体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77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977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0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