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商界与抗美援朝

发布时间:2017-06-19 09:02

  本文关键词:上海工商界与抗美援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1949年的胜利赋予了这个年份特殊的意义,它无可争议地成为了新旧中国的一道分水岭,中国社会由此开启了近代以来的又一次转型。1950年10月,为应对朝鲜战争的威胁,中共中央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场战争不论对内还是对外都对新中国意义重大。1950年代是近代中国社会剧烈演变的年代,以抗美援朝为契机,新政府对上海工商界展开了全方位的介入,于是私营工商业的发展开始发生转向。从此,工商界的命运不仅取决于自身经济地位的强弱,而且更取决于国家介入的强度与决心。 与1950年代社会的剧烈演变同样令人深感兴趣的是,,革命者与城市精英阶层的结盟。革命者的举动对城市精英产生了无可置疑的吸引力,上海工商界作为城市精英的代表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城市精英在建国时期与新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也是一条理解1950年代社会氛围和政治气候的重要线索。我们所考察的对象不是历史中一群个别的、无意识的个体,相反他们代表了站在现代化最前端的有识之士,对其历史境遇的自觉把握。换言之,他们的选择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视角,使我们可以从中探究建国初期私营工商业者的普遍生存处境。 通过本文以期达到如下三重目的:其一,本文通过对上海工商界在抗美援朝期间的努力进行梳理,尝试还原那段宏大的历史场面,力求把故事讲清楚,并尽力纠正宏大历史叙述中存在的“以讹传讹”现象;其二,通过对抗美援朝期间新政权对工商界展开介入的阐释,进一步揭示这段历史背后的政治因素,以及阐明工商界内部“二次分化”的历史事实;其三,通过对抗美援朝运动中上海工商界上层人士与中下层工商业者在运动中的不同表现,以及不同结局的个案分析,以此来窥视工商业者在面对政治运动时的复杂心理状态,并以此来重构上海当时那个复杂多变的历史场景。
【关键词】:上海 工商界 抗美援朝 私营工商业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7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绪言11-17
  • 一、问题的界定11
  • 二、研究现状11-14
  • 三、创新点14-15
  •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15
  • 五、本文写作框架15-17
  • 第一章 1949~1953 年上海私营工商业的境况及发展趋势17-25
  • 第一节 1949~1953 年上海私营工商业的境况17-22
  • 一、 私营工商业的初步恢复17-18
  • 二、 1950 年春私营工商业的困难及应对18-20
  • 三、 1951 年私营工商业的繁荣20
  • 四、 1952 年私营工商业的萎缩及调整20-22
  • 第二节 1949~1953 年上海私营工商业的发展趋势22-25
  • 一、 对政府的依附性增加22-23
  • 二、 经营方向大众化23
  • 三、 从外向型到内向型经济的转变23-24
  • 四、 工业结构的优化24-25
  • 第二章 朝鲜战争爆发与上海的反应25-44
  • 第一节 上海市政府的应对25-34
  • 一、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25-27
  • 二、 动员上海人民参加抗美援朝27-31
  • 三、 响应“三大号召”31-34
  • 第二节 上海工商界的社会动员34-44
  • 一、 宣传方式多元化34-39
  • 二、 针对性的宣传内容39-42
  • 三、 高效地宣传动员体系42-44
  • 第三章 上海工商界“支援前线,稳定后方”44-62
  • 第一节 支援前线44-49
  • 一、 捐献飞机大炮44-46
  • 二、 赴朝慰问46-48
  • 三、 签订爱国公约48-49
  • 第二节 稳定后方49-62
  • 一、 参政议政,献计献策49-51
  • 二、 优抚烈军属51-53
  • 三、 协助政府,恢复经济53-58
  • 四、 维持上海安全稳定58-62
  • 第四章 抗美援朝的推进对上海工商界的冲击62-118
  • 第一节 抗美援朝期间新政府对工商界的介入62-77
  • 一、 扶助与控制62-69
  • 二、 危机与契机69-75
  • 三、 体制内外75-77
  • 第二节 抗美援朝期间工商界在经济诉求与政治取向间的抉择77-90
  • 一、 民族主义的高涨77-82
  • 二、 民族主义的反噬82-85
  • 三、 工商界内部的分化85-90
  • 第三节 抗美援朝期间对商人异端行为的惩治90-118
  • 一、 假药事件的来龙去脉90-94
  • 二、 假药事件在官方主流媒体宣传中的几个盲点94-100
  • 三、 假药事件中私营工商业者典型形象的舆论构建100-111
  • 四、 国家主流媒介话语的典型构建与上海私营工商业者命运的变迁111-118
  • 第五章 对上海工商界与抗美援朝的若干思考118-125
  • 第一节 顾虑的背后118-120
  • 第二节 民族主义的默契与反噬120-121
  • 第三节 “一个中心”121-123
  • 第四节 红色资本家的制造与转型123-125
  • 结论125-127
  • 参考文献127-134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134-135
  • 后记135-13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晓林;建国前后中共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认识和实践[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02期

2 钟霞;;苏南农村抗美援朝运动[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6年01期

3 高晓林;上海私营工商业与人民胜利折实公债[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06期

4 蒋同明;;陈毅接管上海的前前后后[J];党史纵览;2008年04期

5 郑维伟;;虚实之间:上海“五反”运动中的新闻宣传析论[J];复旦政治学评论;2013年00期

6 周而复;初进上海时的陈毅夫妇[J];出版参考;2004年29期

7 黄松岗;;陈毅到荣毅仁家吃饭[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0年07期

8 杨奎松;新中国巩固城市政权的最初尝试——以上海“镇反”运动为中心的历史考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魏文享,杨天树;国家介入与商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武汉市工商联为例(1949-1956)[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玛丽·格莱尔·白吉尔;王菊;;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上海的干部和企业主(1949—1952)[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本文关键词:上海工商界与抗美援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19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4619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f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