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教育界抗日活动述论(1931-1945)

发布时间:2017-07-06 19:03

  本文关键词:黑龙江教育界抗日活动述论(1931-1945)


  更多相关文章: 黑龙江 抗战救亡 教育界师生


【摘要】: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并于1932年建立了伪满洲国。日本在东北的野蛮侵略行径,激起了中华民族的奋勇抵抗。1931年马占山领导江桥抗战首举义旗反抗日本侵略,由此引来日军的恐慌,调集大批军队对黑龙江地区进行更加残酷的镇压。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黑龙江爱国民众与日军进行了残酷的斗争。 在龙江大地危亡时刻,教育界师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或宣传,或直接参加抗日武装,或成立抗日救亡组织。他们用多种斗争方式投入到抗战救亡的洪流中,将抗战与自己的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在民族危亡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他们发扬爱国主义传统,不分民族和政治背景,纷纷投身于抗战救亡运动中,成为抗日战争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文以黑龙江教育界为考察对象,以教育界师生在抗战时期的救亡活动为研究内容,共分为三部分: 首先,介绍了黑龙江教育界抗战救亡活动的背景。民国成立以来黑龙江省教育的发展促使师生思想觉悟提高,在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深下,唤醒了广大师生的爱国意识。在反对“二十一条”、“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一一九”学生运动中,学生们都积极响应,这就为以后的抗战救亡活动奠定了基础。 其次,概述了黑龙江教育界的抗日救亡活动。黑龙江爱国师生为抗日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斗争方式,,重点考察了他们抗日活动内容和抗日活动形式,通过分析展现出黑龙江师生在各种战场的英勇表现。 再次,分析评价了黑龙江教育界抗战救亡活动的特点和作用。黑龙江教育界面临的环境恶劣,敌人凶残,条件险恶,但他们不屈不挠,一直坚持到抗日胜利结束,为黑龙江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们的抗日活动在东北及全国教育界抗战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认为,在全民族的解放抗日战争中,黑龙江教育界爱国师生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在各种战场上都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为摆脱日本侵略者对黑龙江的蹂躏,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英勇表现一直教育并启迪着后人。
【关键词】:黑龙江 抗战救亡 教育界师生
【学位授予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264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引言11-14
  • 第一章 黑龙江教育界抗战救亡活动的背景14-17
  • 第二章 黑龙江教育界的抗战救亡活动概况17-34
  • 第一节 开展抗日宣传活动17-22
  • 一、 举行示威、游行17-19
  • 二、 编唱抗日歌曲19-20
  • 三、 组建宣传团体20-22
  • 第二节 支援抗日武装斗争22-27
  • 一、 支持马占山江桥抗战22-23
  • 二、 支援抗日游击战争23
  • 三、 组织民众投身抗日23-24
  • 四、 组织武装军事训练24-25
  • 五、 组建学兵队25-27
  • 第三节 抵制奴化教育27-31
  • 一、 宣传爱国思想27-29
  • 二、 展开秘密斗争29-31
  • 第四节 黑龙江籍流亡学生的抗日救亡活动31-34
  • 一、 成立黑龙江留平学生救国会31-32
  • 二、 参加“东联”的抗日救亡活动32
  • 三、 投身西安地区的救亡斗争32-34
  • 第三章 对黑龙江教育界抗日救亡运动的评析34-42
  • 第一节 黑龙江教育界抗战救亡活动的特点34-38
  • 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作用突出34-35
  • 二、 斗争形式多种多样35-36
  • 三、 斗争时间长且地域广泛36-37
  • 四、 参与人员广泛37-38
  • 第二节 黑龙江教育界抗战救亡活动的历史作用38-42
  • 结论42-43
  • 注释43-46
  • 参考文献46-4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49-50
  • 致谢50-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美蓉;浅析兰州民众团体抗日活动的历史局限性[J];河西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赵书;抗日战争时期的北平满族人[J];满族研究;2005年03期

3 李大放;忆冀察游击军第二支队在武安的抗日活动[J];文史精华;1994年05期

4 洪军;;“东北抗日联一军在天桥沟地区抗日活动”学术研讨会简介[J];抗日战争研究;2006年04期

5 马红霞;孙燕;;镇江人民抗日文化教育活动评述[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宋建勋;林头村天主教教友抗日活动小记[J];中国天主教;1995年04期

7 ;广东省农工党组织的抗日活动[J];前进论坛;2009年07期

8 石庐;;广西学生军在安徽抗日活动述略[J];理论建设;1988年01期

9 周锡卿;正义斗争和辉煌胜利──忆中国留美学生的抗日活动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10 郭树民;“九一八”事变中,辽西地区抗日活动散记[J];中国天主教;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明珠;;黄冈县妇救会的抗日活动[A];中原伟业——鄂豫边区抗日民族根据地建设学术讨论会、湖北省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及周恩来、刘少奇、李先念和新四军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2 饶俭祥;;新四军的组建过程及其抗日活动浅述[A];铁军雄风——纪念新四军建军6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3 杜士勇;;李济深在广西的抗日活动[A];抗日战争史及史料研究(一)——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4 崔承现;;抗战时期中国关内地区朝鲜义勇队的抗日活动[A];抗日战争史及史料研究(一)——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5 刘燕如;鲍士用;;地下抗日活动堡垒之一——益友社[A];纪念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文集[C];2005年

6 顾金德;;抗日促我走上革命征途[A];新四军研究(第一辑)[C];2008年

7 何池;;台胞在闽南的抗日活动[A];纪念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60周年专刊[C];2005年

8 左英;;“七大”对我的深刻教育[A];我与新中国60年[C];2010年

9 陈坤;马建军;;宁夏回汉人民抗日斗争述略[A];抗日战争史及史料研究(一)——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10 甘旭岚;;蒙古民族各阶层人士的抗日斗争[A];抗日战争史及史料研究(一)——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北宸到安北深入开展群众宣传工作[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1年

2 日报通讯员 李燕玲;蚕肥鱼跃耀边陲[N];柳州日报;2011年

3 祁学俊;马占山在黑河的抗日活动[N];黑河日报;2008年

4 林振荣;永远的祖国战士[N];中国保险报;2011年

5 本报见习记者 钱蓓;孙佑民16年资助41个老区孩子[N];文汇报;2010年

6 陈福郎;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N];光明日报;2005年

7 倪惠琴 宋军 特约记者 马振平;天津市档案局举办多种活动纪念——海河儿女的抗日斗争[N];中国档案报;2005年

8 张小康;勇敢的抗日报人吴梅[N];嘉兴日报;2005年

9 记者 吴亚明;《台湾同胞抗日斗争展览》在京开幕[N];人民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屈建军 段立琳;珍贵档案再现台湾光复历史[N];中国档案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荣花;中共革命与太行山区社会文化的变迁(1937—1949)[D];河北大学;2011年

2 谢廷秋;贵州抗战文化与文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董迎轩;日本军国主义对我国东北沦陷区人民的思想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4 马爱杰;现当代我国民族乡村政治发展与社会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尚金州;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与东北抗日联军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邵国义;论中国现当代小说中抗战历史图景的时代变迁[D];山东大学;2007年

7 龚鹏;邹韬奋启蒙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8 高承龙;伪满洲国民族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崔庆植;全球化背景下的思考:中国民族政策及朝鲜族历史、现状与未来[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张玉红;中国国民政府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瑞;黑龙江教育界抗日活动述论(1931-1945)[D];齐齐哈尔大学;2013年

2 孟晓吾;琼侨联合总会回乡服务团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3 夏源江;抗战体育文化及其特征解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万鹏;30年代初期自由知识分子抗日救亡主张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樊右伟;东北抗战时期歌曲创作史料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琦慧;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华北地区发展探微[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姚宁;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中国共产党权威的确立[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司晓磊;《光明》半月刊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黄桥;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妇女运动的比较[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孟丽;豫东黄泛区民众抗日武装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273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5273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9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