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彭允彝事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8 01:11

  本文关键词:1923年“彭允彝事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闹学风潮 驱彭挽蔡 请愿 彭允彝


【摘要】:“闹学风潮”问题是我国处于历史转型期的以学生群体为主体发起一种追求自由、平等、公正,追求政治民主的风潮,其主要是与教师、学校和行政当局的冲突。至今学术界对“闹学风潮”或者“学潮”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有从个案着手进行研究的,也有从整体方面进行研究的。尽管如此,教育总长与“闹学风潮”二者之间的冲突的研究还有些不足。基于此,本文运用历史学、社会学、新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以“1923年彭允彝事件”为突破口对“北京国立八校反对彭允彝担任教育总长”这一“闹学风潮”进行个案研究。 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论述此次“风潮”的原因。通过对民国初年政府的财政状况的论述来说明教育投入不足这一社会背景;通过北大校长蔡元培辞职来说明彭允彝与北大师生的矛盾;通过法专学生对彭允彝前后两种态度的对比,论述彭允彝与法专学生的矛盾。其次,论述各校学生与彭允彝及国会之间的斗争。通过学生在众议院选举当天举行请愿游行和学生被军警殴打场景的描写及案发后反应的论述,说明学生利用各种手段使自己“驱彭挽蔡”甚至“警告国会”的声音以最有效的方式、最快的速度传播到最广的范围,争取到各界最大的支持与同情。最后,论述“风潮”的走向。通过论述学生对工人运动的支持、同情和学生在“元宵节流血冲突”后发的几封电报,要求北洋政府“废兵裁督,澄清政治”,电告南方邀请孙中山、请求北伐,来说明学生对北洋政府的失望和对南方政府所寄托的希望。 通过对“彭允彝事件”的考察研究,不难发现“闹学风潮”中学生基本上成为一个有组织、有目的、有准备的群体,并在“风潮”中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斗争目标,从一开始的“驱彭挽蔡”到“警告国会”,到“否认国会”,再到“打倒军阀”、“澄清政治”,主动联系南方政府。但每一次目标的改变,都是在进一步认清北洋政府政府本质的基础上发生;每一次目标的改变,都能展示出学生对北洋政府的无奈与失望;每一次目标的改变,也都在表明学生在向进步力量靠拢。
【关键词】:闹学风潮 驱彭挽蔡 请愿 彭允彝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26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1
  • 绪论11-18
  • 一、选题意义11-12
  • 二、学术前史12-16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16-18
  • (一) 研究思路16-17
  • (二) 研究方法17-18
  • 第一章 “彭允彝事件”的发端18-28
  • 一、彭允彝与法专风潮18-20
  • 二、彭允彝干涉“罗案”20-21
  • 三、北京学生界开展“驱彭挽蔡”运动21-28
  • 第二章 象坊桥流血案28-45
  • 一、血案的发生28-29
  • 二、血案发生后的学生界29-35
  • (一) “风潮”转向“警告国会”29-33
  • (二) 控告血案“肇事者”33-35
  • 三、血案后的北京教育界35-38
  • (一) 血案前采取较为谨慎的态度35-36
  • (二) 血案后采取积极的态度36-38
  • 四、血案后的北京政府38-42
  • (一) 黎、张愿平息风潮38-40
  • (二) 吴景濂否认军警殴伤学生40-42
  • 五、彭允彝最终执掌教部42-45
  • 第三章 学潮的政治转向45-56
  • 一、武汉飞来的通电45-48
  • (一) 各校积极援助工人45-46
  • (二) 各校要求“打倒军阀”46-48
  • 二、元宵节流血冲突48-51
  • (一) 元宵节提灯大会48-50
  • (二) 军警制造流血冲突50-51
  • 三、学生的应对51-53
  • (一) 通电全国否认国会51-53
  • (二) 寻求外援53
  • 四、外界的支持53-56
  • (一) 学生团体的支持53-54
  • (二) 工商界及其他力量的支持54-56
  • 结语56-58
  • 参考文献58-63
  • 致谢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月红;评五四运动中的“挽蔡护校”斗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2 周宁;;陈独秀书信两通:兼及1921年安徽学潮[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1年02期

3 商丽浩;韦珍;;国民政府初期国立大学的教育收费风潮二则[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6年12期

4 严海建;;现代社会政治变迁中的学生群体——以五四运动为论述中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夏泉;曾金莲;;教会大学学生民族意识的觉醒——以五四运动中的上海圣约翰大学学生运动为个案的考察[J];民国档案;2009年03期

6 徐则浩;;一九二五年芜湖教会学校学潮概述[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7 耿庆周;冀县六师学潮[J];党史博采;1998年08期

8 陈阳;;近十年国内五四运动若干问题研究综述[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9 冯杰;任智英;;直隶女二师学潮述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魏善玲;;再看学潮外的杨荫榆[J];怀化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本文编号:5325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5325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4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